CPI是通過調查、搜集和整理與居民生活消費有關的商品及服務項目價格,反映物價變動水平,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那么,對外發布的CPI數據是怎么得出的?原來,這些工作是由一群叫作采價員的人來完成的。一個本子、一支筆、一部手機就是他們的全身家當,他們是確保數據真實可靠的基礎。今天的《愛國情 奮斗者》專欄,我們就帶大家認識一位采價員:鐘素紅。
在興源市場,國家統計局河源調查隊采價員鐘素紅正在對菜品的價格進行采集調查,她在這個崗位已工作4年了,每到采價的日子,上午9點半和下午2點半,她都會準時出現在市場里,一天要跑上十幾個攤位,調查近70種菜品價格。水果攤、豬肉檔、海鮮攤、蔬菜檔、等多個檔口攤位都是她的調查范圍。為了不影響攤主做生意,她常常會等攤主做完生意后再進行采價,然后把數據輸入到采集器里,一次采集調查,往往要站上一整天,跑上一整天。
國家統計局河源調查隊采價員 鐘素紅:
大概一個月可能有500多種的那個菜價,那個價格,就是那個商品需要我們去調查采價的,我覺得這個工作也挺好的。多跑市場,無論刮風下雨我們都要過來這邊調查這個價格,因為這個價格我們是要面對消費者的嘛,那我們要精準。
水果檔檔主 吳女士:
阿紅經常來這里采價,刮風下雨也來,來這里采集水果的價錢,我們都是按這個價錢說的。
檔主 朱女士:
她一般都是來問這個白豆腐和油炸豆腐,這個是一塊錢一個,這些是十塊錢一斤,這個價錢我們賣了十多年都沒怎么變過。
采價工作聽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卻沒那么容易。市場里的攤點多,價格有高有低,攤主們性格迥異,如何和他們溝通,采集最真實準確的菜價,很考驗采價員的耐心和溝通能力,一般人做上兩年就覺得累了。鐘素紅說,第一次來采價的時候很緊張,因為攤主們和她不熟,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排斥,后來經過溝通,和市場里的攤主們都熟絡了起來,大家看到她來也會主動和她分享價格。
國家統計局河源調查隊采價員 鐘素紅:
最大的獲得感、快樂感的就是我覺得這商戶,都很支持我們,我們溝通的很好,我覺得做這份工作的最大的(難點)就是在于溝通吧。
海鮮檔檔主 鐘女士:
剛開始她來的時候掛著個工作牌,(我)自己看到很怕以為干嘛的,就是說她來了幾次,慢慢就開始熟了,然后我們也成為好朋友了。
據了解,目前河源市有141個采價點,820個規格品,7位采價員,40位報價員。他們分布在市場、超市、家電等多個調查網點。通過定人、定點、定時,手機現場采集后,通過網絡即時上報到電腦數據管理平臺,將一線的真實物價分析匯總后,就形成了每月反映居民消費水平的價格指數CPI。為政府做好價格調控提供科學依據。
國家統計局河源調查隊價格調查科科長 劉昶:
我們的采價員,不論刮風下雨,或者是嚴寒酷暑,還是逢年過節都要定時定點到調查網點,進行一個價格材料價格調查,然后他們通過我們的CPI手持數據這個采集器,進行填報實時上傳到我們國家統計局的服務器。
采價工作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關系到物價水平的起起落落,是民生統計工作的重要內容,鐘素紅正是我市采價員其中的一個縮寫。在他們的日歷里,沒有節假日,只有采價日,沒有片刻耽誤,只有風雨無阻。感謝所有奮斗者一線的采價員,為大家收集精準的CPI數據。
全媒體記者:張煒聰 廖璐
編輯:楊瑩
責編:黃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