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報刊登半版理論文章《探索廣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路徑》,聚焦廣東創新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下簡稱“百千萬工程”),深入解讀了廣東實施“百千萬工程”背景、意義、舉措和成效,總結了創新探索的基本經驗?,F在就讓人民日報理論文章帶你讀懂廣東“百千萬工程”。
圖為1月24日人民日報理論版截圖。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促進共同富裕,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p>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五次考察廣東,每到廣東發展的關鍵節點、重要時刻,都為廣東把脈定向、掌舵領航,寄望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深刻指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要求廣東下功夫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下功夫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廣東在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提出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重大工作部署,重點抓住縣域這個發力點,推進強縣促鎮帶村,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難題。
圖為韶關南雄市供銷高標準農田示范基地機械化收割。
廣東為什么要實施“百千萬工程”?
省域在治理單元、空間尺度、歷史人文、資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獨特性,在省域層面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對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實施“百千萬工程”,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增強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融珠入灣、山海聯動”,優化珠三角和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生產力布局;做強縣域支點、培育新增長點,為再造一個新廣東提供強力支撐,努力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路徑。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為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廣東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重要抓手,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努力把短板變成潛力板,進一步暢通工農城鄉循環,讓要素在更廣范圍優化配置、發揮最大效益,更好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推動省域整體邁進現代化。
激發縣域發展活力、拓展發展縱深。廣東從把握縣的地位和作用出發部署實施“百千萬工程”,緊緊抓住縣域這個關鍵,強化縣域與珠三角地區的對接聯動、協同發展,把縣域建設好、發展好、治理好,全面增強縣城的要素集聚力、產業承接力和人口吸引力,把縣域發展潛力和動能全面釋放出來,讓縣域成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成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引擎,形成蓬勃發展的新局面新氣象,有力支撐再造一個新廣東。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廣東把縣鎮村建設發展治理一體貫通起來,用工業武裝農業、用城市帶動鄉村,把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落實到具體工作上、具體民生實事上,加快改善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讓鄉村發展加快跟上現代化步伐,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化生活。
加強基層治理。廣東在推進“百千萬工程”的探索實踐中,注重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工作優勢、治理優勢,進一步厚植了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根基,充分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魅力和顯著特征。
圖為清遠清新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
廣東實施“百千萬工程”有何成績?
百縣圖強,縣域經濟發展迸發新活力。廣東緊緊抓住強縣這個關鍵,持續做大特色優勢產業,走好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2024年上半年,32個縣(市)增速高于廣東全省平均水平。做強產業承接平臺,統籌推進產業有序轉移,加快布局建設粵東粵西粵北產業轉移合作園區,15個產業轉移主平臺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443億元。做活縣域承載能力。57個縣(市)實現整體人口凈流入,縣城聚人聚商聚產效應更加凸顯。
千鎮煥新,鎮街顏值實力實現新提升。廣東緊緊抓住促鎮這個節點,持續推進鄉鎮特色化發展,累計完成144個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建成示范主街1171條、改造提升農貿市場2538個、房屋外立面9.83萬棟。強化與央企合作共建,助力鎮村連線成片風貌管控和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遴選65個中心鎮按照小城市標準進行規劃建設,124個鎮入圍全國千強鎮。
萬村蝶變,和美鄉村建設綻放新光彩。廣東緊緊抓住興村這個基礎,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布局建設22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84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積極推進糧食、蔬菜等10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以及茶葉、南藥等5個數百億級集群建設,開工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90個。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建成189條鄉村振興示范帶。持續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在全國率先立法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農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下薄弱村基本清零。
城鄉融合,城鄉一體協調發展取得新成效。廣東緊緊抓住“融合”這個重點,深化改革創新試點,開展縣鎮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積極穩慎推進農民集中式住宅建設試點,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擴面提質,啟動整縣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高水平規劃建設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加強教育醫療幫扶,組織125家高校院所與86個縣(市、區)結對開展百校聯百縣“雙百行動”。推動財政金融資源下沉到縣鎮村,全面實行財政“省直管縣”,建立縣域經濟發展激勵機制,2024年省財政整合設立114億元“百千萬工程”重點任務保障專項資金。
圖為第23屆汕頭·澄海國際玩具禮品博覽會現場。
廣東實施“百千萬工程”的經驗做法有哪些?
始終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百千萬工程”各領域全過程。構建領導有力、統籌有序的指揮體系,省、市、縣成立指揮部并設立實體化運作的辦公室,“一把手”親自抓、黨委副書記親自抓。組建省直單位牽頭推進的九大工作專班,每年召開推進會、現場會推進工作。健全“1+N+X”的政策體系。引導各類經營主體深度參與,讓“百千萬工程”成為各方共享發展機遇的共榮共富工程。
始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為著力點系統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堅持把廣東的發展放在全國發展大局中考慮,把鄉村振興放在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中部署,把促進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富裕與全面提升發展質量、做大“蛋糕”協同推進,深入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全面提升鄉鎮聯城帶村節點功能,因地制宜推動鄉村功能再造和價值重塑,走出一條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融合、區域協同化發展之路。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廣泛匯聚全社會合力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堅持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將全社會參與建設作為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基礎支撐,創新建立縱向支持、橫向幫扶、內部協作相結合的新型幫扶協作機制,深入實施“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雙百行動”等,引導高校、企業、社會組織等投身縣鎮村建設,發動各領域專家和智庫機構提供決策咨詢,支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參與建設,做好“港澳臺胞”“僑胞”文章,全省上下共奏“協奏曲”、共繪“一張圖”,在南粵大地持續掀起熱火朝天加油干的工作熱潮。
始終堅持發揮好改革的重要作用,以勇于擔當持續創新的精神努力探索新路徑新方案。部署推進擴權強縣和強縣擴權改革、鎮街體制改革、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農村綜合改革等一系列集成式改革,構建強有力的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從體制機制上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為縣鎮村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始終牢固樹立“久久為功”的信念,既強化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又突出重點集中攻堅。按照一年開局起步、三年初見成效、五年顯著變化、十年根本改變的“一三五十”總體目標,將久久為功與只爭朝夕相結合,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注重一錘一錘釘釘子,保持大藍圖、總規劃穩定,保持主體工作、整體布局穩定,保持政策連續性,并根據形勢發展不斷延伸范圍、豐富內涵。牢牢抓住每個關鍵節點、聚焦關鍵領域,集中資源、聚力攻堅,加快突破長期以來制約廣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突出難題、體制機制障礙,以每個階段每個節點的新進展新成效,推動“百千萬工程”目標任務如期實現。
圖為東莞長安鎮城景。
一審:田靜雯 葉麗婷
二審:蔡曉璐
三審:周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