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河源的扶貧農產品
只要掃一下外包裝的溯源二維碼
該產品的“前世今生”都一目了然
深河指揮部5日通報稱,該指揮部和深圳寶德公司合作開發的“物聯網+區塊鏈農產品溯源平臺”已有近百家農業企業和農場主進駐,為農業企業發放了近30萬產品溯源二維碼,品種覆蓋水果、蔬菜、茶葉、酒類和保健品等,保障了扶貧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的安全。
▲深河指揮部和寶德公司“區塊鏈+精準脫貧”簽約儀式。
2018年3月,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大力推動“區塊鏈+精準脫貧”,針對精準脫貧工作中的痛點、堵點和難點,利用區塊鏈技術在農產品安全溯源、扶貧資金監管、扶貧產業項目合約管理等場景進行了充分應用。
這一年多來的運行顯示
“區塊鏈+精準脫貧”
在河源已取得初步成效
據介紹,該平臺通過采集器、傳感器、控制器、攝像頭等物聯網設備,實時采集監測生產現場環境、氣象、土壤、設備狀態等數據并傳至區塊鏈,用戶可通過手機或電腦即時查看。通過區塊鏈技術,平臺確保了產品的產地信息、種植環境、采收時間節點、生產加工過程和質量檢測等信息公開透明不能篡改,保障了農產品安全可溯源,也大幅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最終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物聯網+區塊鏈農產品溯源平臺系統。河源紫金縣金豐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紫金茶葉協會會長張建中介紹說,自己的企業2019年開始使用“物聯網+區塊鏈農產品溯源平臺”平臺,安裝了具有溯源性的智慧茶園系統。該系統實時采集茶園的日照度、溫度、濕度、經緯度、海拔、降雨量、PM2.5等數據,傳送茶園的同步高清畫面。不僅可以及時掌握茶園的生產數據,還因此讓企業的經銷商和消費者有了更直觀的了解,對產品的質量也更有信心。產品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因此獲得大幅提升。2019年,該公司的茶葉銷量從2018年的五六千斤提升到兩萬多斤,新發展了合作和加盟客戶13家。
▲附有區塊鏈產品溯源二維碼的河源農產品。
在政府的推動下,金豐號直接幫扶10戶24名貧困戶,并發動30戶農戶種植茶葉,通過代收購貧困戶茶青、幫貧困戶加工茶葉、給予技術指導、聘請貧困戶勞務等方式間接幫扶貧困戶達80戶180余人,幫扶資金達超200萬元,貧困戶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除此之外,“區塊鏈+精準脫貧”在扶貧資金監管、扶貧產業項目合約管理等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依托區塊鏈技術,實現扶貧數據、管理數據、工作記錄不可篡改且隨時隨地可查;保證扶貧項目的按期按步驟推進,責任到人;確保扶貧資金使用安全可控、專款專用。
▲平臺監控畫面。
2019年4月8日,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總指揮王衛率隊前往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劉永富主任等領導匯報了“區塊鏈+精準脫貧”推進情況和成效。劉永富主任等領導對深圳的有關工作給予充分肯定,要求深圳繼續發揮敢闖敢干的特點,大膽探索,勇于創新。
深河情
河源位于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全市總面積約1.5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309萬人。悠長秀麗的東江連接了河源和深圳兩座城市,也象征著兩市長達二十多年的幫扶情誼。自2013年深河兩市結成全面對口幫扶關系起,深圳就把幫扶河源當成“分內事”和“家里事”。2017年第二輪全面對口幫扶工作開展以來,深圳累計到位幫扶資金53.73億元,派駐392名深圳干部奮戰在河源脫貧攻堅第一線,幫助河源83個鎮214個貧困村36981名貧困人口逐步實現精準脫貧。在對口幫扶工作中,深圳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除了人力、物力、資金和項目的支持,更注重引入深圳創新理念和創新技術。區塊鏈作為新一代的互聯網技術,具備難以篡改、共享賬本、分布式的特性,在精準脫貧方面運用廣泛。
編輯:楊 瑩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