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三代護林的故事在河源全市林業系統傳開,感動了不少林業人。
坐落于龍川縣黎咀鎮的坪山林場是河源市海拔最高的市屬國有林場,林場內綠樹招展,鳥鳴陣陣,空氣宜人。60年前,坪山林場所在的位置還是一片荒山禿嶺。為了讓荒山變綠坡,一代又一代林場人立下愚公志,在“綠色接力”中將這一片荒山禿嶺打造成一片林海,筑牢生態屏障,擦亮綠色發展底色。坪山林場護林隊伍中最特別的,當數溫佰勝一家,他們家祖孫三代都有護林員,堅守綠色發展初心,護林時間累計達81年。
“青山有色花含笑,綠水無聲鳥作歌?!弊?969年起至今,溫佰勝、溫志坤、溫榮城祖孫三代人秉承執著堅韌、關注守望的品質,不忘初心,堅守在坪山林場,將造綠守綠護綠的職責世代傳承。造綠護綠累計81年,祖孫三代人與群山為伴、樹木為友,在每一個山頭都留下身影,揮灑汗水,見證了坪山林場從一片荒山到如今的萬頃林濤。
不畏艱苦綠化荒山
溫佰勝時不時會到林場轉轉。
1969年9月,溫佰勝調入坪山林場,從事營林、護林防火等工作,成為家里的第一代護林員,勤勤懇懇工作43年后在林場光榮退休。“山上和尚頭,溝內沒水流。年年種莊稼,季季沒好收。”那時候,老百姓口耳相傳的諺語生動形象地揭示了當時的生態環境狀況。面對現實困境,封山育林,綠化荒山,勢在必行。
初來乍到,溫佰勝就一個想法:讓樹再多一點,山再綠一點。“當時什么都要靠人工,樹苗都要自己扛上山?!睖匕蹌倩貞浀?,在當年一窮二白的年代,林場四處荒蕪,他和工作隊的隊友們每天在晨光中帶著鋤頭、背簍、干糧,按照規劃,挖掘防火帶、人工打穴、放置樹苗……在山上一干就是一天,手上的水泡磨成血泡,血泡變成老繭,以最原始的方式為荒山披上綠色新衣。就這樣一座山一座山地翻,一棵樹一棵樹地種。幾年后,溫佰勝和他的隊友種下的樹苗漸漸長大,綠色慢慢將山頭占領。在一代又一代林業人的努力下,坪山林場已經成為河源市出眾的林場之一,截至目前,該林場有生態公益林10666畝,森林覆蓋率達95.8%,林木綠化率達96.54%,森林碳儲量達2.496萬噸,收獲良好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溫佰勝告訴記者,退休之后,他還會經常到林場轉轉。記者跟隨溫佰勝走進林場,他撫摸著自己曾經種下的樹木,感慨道:“這些樹剛種下時只有幾寸高,現在樹木都是‘林二代’了。”他說,時代的變化讓越來越多的人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國家的一項發展戰略,河源也正用“兩個河源”的生動實踐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不斷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和生態服務業的發展優勢,自己作為曾守護河源這片青山綠水的一分子,感到非常驕傲。
不忘初心傾情守護
有時候巡山,溫志坤會和兒子溫榮城一起,在工作中教他一些護林知識。
時代在變,而宗旨未變、情懷未變、責任未變。溫佰勝老人這番綠色事業有了新的血液注入,受其影響,他的第三個兒子溫志坤于1984年2月進入林場從事營林、護林等工作,接過“綠色接力棒”,成為第二代護林員?!靶r候受父親影響,也許就是傳承,覺得自己就應該搞林業?!睖刂纠ふf,造綠護綠的精神早已深深刻在腦子里,讓他堅定地將林業夢延續下去。
與父親不同的是,溫志坤的年代已經收獲了前一輩艱苦奮斗的成果——萬頃林濤、郁郁蔥蔥。三分栽,七分管。坪山林場地理位置獨特,被周圍五個鎮、八個自然村包圍,這就加大了林場的管護壓力?!耙屒叭诵列量嗫嗯嘀驳木G蔭永遠地綠下去?!笔难早H鏘傳林海,坪山林場第二代忠誠守衛者到來,溫志坤就是其中之一。
溫志坤告訴記者,上班的第一天,不滿20歲的他就被安排到林場內一個山頭的破舊哨所里值守一年,茫茫林海孤身一人,心里不禁泛起酸楚打起退堂鼓?!耙幌氲礁篙叺钠D辛,又說服了自己。”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溫志坤最終選擇堅持到底。此后,無論刮風下雨,他都堅持巡護,餓了就吃隨身帶的干糧,渴了就喝口山泉水,太陽落山才返回哨所。一天來回幾十里,管護區域最遠的地方要步行4個小時山路才能來回,他從不叫苦、從不叫累。而這一堅守,就是35年。
“后來全市都有了林火遠程監控,比以前方便很多?!?017年,河源市首期建設的林火遠程視頻監控系統投入使用,242只“天眼”監控全市森林的三分之一面積。2019年,項目后續建設的二期基本完工,實現全市重點林區全覆蓋。溫志坤說,有了“天眼”后,自己巡山防火就方便、準確多了。
不拘過往筑夢未來
溫榮城和爺爺溫佰勝一起進林場。
兩代人的傾情付出,感召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留在山林里。溫志坤唯一的兒子溫榮城在2015年畢業后,就到坪山林場從事森林防火相關工作,扎根林場,并于今年9月考進紅星林場,正式接過“綠色接力棒”,成為第三代護林人。
記者見到溫榮城時,他正在林場內和同事研究無人機的使用操作,通過無人機將實現天上看、地上查的立體監管措施,將各類野外用火違法違規行為發現在初始,制止在萌芽狀態。談及選擇護林員職業的原因,他說,爺爺和父親都是林業人。經過他們的艱辛努力,荒山變綠洲。而第三代護林員也趕上好時代,可以用更科學、系統、智能的管理方式對林區進行管護,自己將不斷加強學習和探索,堅定前行。
“林場的發展離不開像溫老這一代林業人的付出?!逼荷搅謭鰣鲩L黃偉華說,溫榮城祖孫三代的故事早已在全市林業系統傳開,他們一家人勤勤懇懇、默默堅守的舉動感動了不少林業人,也因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坪山林場發生了巨大變化,從曾經的單一“樹林”變為現在的“休閑娛樂氧吧”,許多人周末都會驅車到林場旅游觀光,林場周邊的農家樂、民宿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實現了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變。
就如同砌墻蓋房一樣,溫佰勝祖孫三人是河源市千千萬萬建造“綠色發展”大樓的工匠之一,他們在自己的時代用自己的方式砌好了每一塊磚,讓這座大樓從拔地而起到成為閃亮的“地標”。從背糧上山種樹、用腳步丈量管護到全市林區實現視頻監控全覆蓋、無人機巡航立體監管,河源市林區的管護在一代代林業人的見證下,向著一體化、可視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助力“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為河源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編輯:楊 瑩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