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網絡文學可謂是“風華正茂”,一大批年薪過百萬的網絡寫手被封為“網文大神”,成為不少年輕人艷羨的高收入人群。在咱們河源也有這么一位“大神”,筆名叫了了一生的他,在網絡上擁有百萬粉絲,在過去的13年時間里,這名80后網絡作家創作發表了6部總計2500多萬字的網絡長篇小說,其中有一部作品——《妙手小村醫》改編成漫畫后點擊量更是超過百億人次。
濃眉大眼,膚色略黑,馳名于網絡文學界的了了一生,更多給人一種“鄰家大哥”的感覺。每天,他都會在書房里伏案寫作八個小時以上,春去秋來,筆耕不輟。
網絡作家 了了一生:
現在這個樣子是一天6000字,然后一個月的話差不多18萬字,一年下來的話就差不多兩百萬字左右,這個寫作的壓力,傳統的作家是無法想象的。
了了一生妻子 吳海珍:
很辛苦,非常辛苦,有時候三更半夜就一直在那里寫。佩服他很堅持,剛開始說興趣,現在已經變成了工作,就這樣一步一步堅持過來的。
出生于東源縣葉潭鎮一個小山村的了了一生目前共計創作發表了6部小說,題材以醫療類小說為主,這與他之前做過醫生有關。從衛校畢業以后,他成為了一名放射科醫生,但工作了幾年以后,生性灑脫、更喜愛閱讀與寫作的他覺得自己并不適合這份旁人眼中的“鐵飯碗”工作,2005年底,他決定棄醫從文。
網絡作家 了了一生:
當時我父親是很反對的,因為他一心想要家里面培養一個醫生出來,開始工作的時候還是很高興,后面居然辭職了,去做這一份完全看不到前途也看不到什么東西的職業,他就很反對,幾乎是跟我斷絕了父子關系。
了了一生妻子 吳海珍:
他剛開始告訴我說,在網上可以賺錢,我就覺得很不可思議這樣子。但最后我還是很支持他的。我就在家好好地帶好寶寶,然后讓他沒有后顧之憂去創作。
沒有多少積蓄的他,全職創作之路走得也是步步維艱。起初,他在惠州一個偏僻的村莊里租了一間月租100來塊的小房子。有將近兩年的時間,他在屋里不分晝夜地進行創作。
網絡作家 了了一生:
因為是在農村,他們時不時會停電,停電是最頭痛的,然后經常會沒有網絡信號,大家覺得我挺瘋狂的,當時那些村民在想,這個人是干嘛的,捧著筆記本電腦在山上走來走去(找信號),我在那里住了差不多一年多,然后完成了第一本小說的創作。
處女作《俺不是庸醫》,他斷斷續續寫了近100萬字,由于剛入行不久,文字稚嫩,加上作品缺乏網絡小說流行元素,他的收入幾乎為零,但他并沒有灰心。很快,他就拿出了第二部作品《貼身神醫》,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擁有了一筆較為穩定的收入,和父親的關系也漸漸緩和。
網絡作家 了了一生:
當時我記得第二本的價格是千字十元,我每個月寫30萬字那樣子,就每天平均是一萬字,最后拿到的稿酬可能有3000塊,這邊的話算是一個比較好的收入,因為當時是2006年。
創作路途漸入佳境,如今了了一生已經年薪過百萬,作品在各大網絡文學平臺上人氣高漲,2017年,他斬獲了阿里文學至尊人氣獎,在全國第二屆“網文之王”評選活動中,還與國內11名網絡作家一同被授予“十二主神”稱號。他還告訴記者,他非常看好河源的網文事業,就河源網絡作家協會而言,目前已經有近百位會員,其中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的就有五人,他們的作品在網絡上都具有超高的人氣。作為河源網文的先行者之一,在今后的寫作中,他也會不遺余力地扶持后繼者。
網絡作家 了了一生:
積極去發展我們河源網絡作協的會員,爭取讓更多有文學夢想的人加入到我們中來,把這個群體發展壯大,還有我會把更多家鄉的元素、河源的元素融入到我的小說里面,希望我們河源網絡文學更上一層樓。
全媒體記者:饒榮盛 廖 璐
編輯:田靜雯
責編:黃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