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澗村深圳鴻濟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基地,一垅垅土豆秧綠油油的,煞是好看。看著長勢喜人的土豆,該村貧困戶黃俊廷開心地告訴記者:“我們去年11月份種上的200多畝土豆,4月底就可以收了。”這意味著下澗村的農戶又增加了一項收入。
下澗村是和平縣禮士鎮的一個省定貧困村,在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由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深職院)對口幫扶。3年來,駐村工作隊從貧困群眾需求出發,通過政策扶貧、產業扶貧、文化扶貧、鄉村振興等一系列舉措,整合多方資源,全方位幫扶下澗村挖掉“窮根”,走上長效致富之路。
和平縣禮士鎮下澗村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察看土豆生長情況。駐村工作隊依托學院和公司引進荷蘭土豆,實行訂單式種植。
如今,該村貧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15年的3830元增加到了1.3萬元。
全村貧困戶 52戶共177人全部預脫貧
構建“企業+村委+農戶”
扶貧模式帶動產業發展
下澗村面積為8.6平方公里,人多地少,人均水田僅0.15畝……3年前,剛到下澗村時,駐村工作隊隊長李永紅就忙于摸清“家底”,甚至還動用了航拍機,拍下全村地形圖。在摸清“家底”后,駐村工作隊達成共識:要脫貧,必須發展產業,要發展產業,必須靠企業帶動。于是,駐村工作隊依托自身優勢,將深圳鴻濟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引進到下澗村。
2016年底,深圳鴻濟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下澗村租地近千畝,計劃投資2000萬元,打造一個集生產、研發、示范、推廣、培訓、觀光多功能于一體的高標準現代化觀光休閑農業園區。隨后,駐村工作隊針對該村實際,將“散種散養”與“大種大養”相結合,構建起了“企業+村委+農戶”扶貧模式。
和平下澗村素有種植百香果和油茶的傳統,駐村工作隊首先鼓勵農戶繼續或重新種植百香果和油茶,并且利用學院的優勢,為農戶培育種苗、提供技術指導。短短3年間,李永紅自己培育并免費送給農戶的百香果苗就有上萬棵。李永紅說,與農戶購買的扦插苗相比,栽培的實生苗沒有病毒,生長力更加旺盛,從長久來看,更能幫助農戶獲得好的經濟效益。
除了“撿”起農戶熟悉的傳統種植業,駐村工作隊還依托學院和公司,引進了板栗紅薯和荷蘭七號土豆,并且實行訂單式種植。李永紅說,無論是板栗紅薯還是荷蘭土豆,只要農戶愿意種,駐村工作隊和公司就會免費為他們提供種苗、肥料和技術指導。當紅薯和土豆收成時,公司負責收購和銷售。談起公司訂單式扶持對象是全村農戶而不僅僅是貧困戶一事,李永紅表示,這一做法旨在通過發動全村農戶種植來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讓下澗村真正走上長效脫貧致富之路。
架好消費“橋梁”
建立精準滴灌長效機制
扶貧要精準,產銷也需精準。為了幫助下澗村真正建立“精準滴灌”的長效脫貧機制,駐村工作隊依托學院、公司,實行定向采購、定量收購、定標促產“三定”措施,有效進行農產品產銷精準對接,打通了產業扶貧的“最后一公里”。
優質農產品,首先要安全。公司還負責農產品的安全檢測工作,把好農產品安全關,將檢測合格的農產品銷售到深圳,提升產品認可度,打造下澗農產品品牌。同時,公司還通過加入會員的形式,將深圳的客戶帶到和平來消費,搭建起橋梁,以此建立長效扶貧機制。據悉,自公司進村以來,已累計幫助下澗村銷售農產品價值1000多萬元,并通過入股分紅、提供就業崗位和訂單式生產帶動該村29戶125人脫貧,有效推動了下澗村的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工作。
此外,深職院自2017年開始,每年從全校教職工工會福利中拿出20多萬元,專門用于收購下澗村的百香果、花生油、紅薯、農家雞、雞蛋等農副產品,每季度采購一次,經匯總后將全年需求計劃發給校友在村辦的企業。企業將年度任務列出清單分配給農戶,進行訂單式生產,為下澗村的農產品提供銷售渠道,解除了農戶生產的盲目性和農產品銷路的后顧之憂,也讓學校學生和職工吃到、用到了放心農家產品。
編輯:張穎
責編:黃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