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建設美麗灣區為引領,著力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使大灣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各界人士紛紛認為,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有利于促進大灣區可持續發展。
《規劃綱要》從打造生態防護屏障,加強環境保護、治理和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模式等三個方面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厘清了思路。專家指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建設美麗灣區是香港、澳門與珠三角九市已達成的共識。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 鄭永年:
生態方面11個城市不會有任何異議,這已經是高度共識,生態環保上有統一標準,從哪些地方入手,大家從每個行業做標準,這個標準又會越做越高,這就是把珠三角整體提升,這是珠三角每個城市整體提升非常有效的途徑。
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 潘教峰:
生態環境建設,對于我們更好地吸引全球人才到這地方來進行創新創業,搞得好,它會帶來新的產業增長點。
《規劃綱要》提出,要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同時還提出,要加強粵港澳生態保護合作,共同改善生態環境系統。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郭萬達:
大灣區本身做這個規劃,就是一個打破行政壁壘、打破區域分割、打破市場分割的一個很重要的規劃,就是要協調起來,要形成環境共同治理的格局。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規劃財務處處長 黃國鋒:
近年來粵港澳三地在持續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合作,特別是在環境的監測、水和大氣污染防治這方面,接下來我們要協同開展臭氧和顆粒物污染治理,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加強灣區海洋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建設美麗灣區。
《規劃綱要》提出,構建全區域綠色生態水網,實施珠三角九市空氣質量達標管理,建立環境污染“黑名單”制度,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環境保護歷史遺留問題。
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所所長 王剛:
大灣區要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保護頂層設計,要結合我們粵港澳三地的實際,高標準地共同編制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的專項規劃。
《規劃綱要》還提出,推動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采用先進適用節能低碳環保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廣東省綠色供應鏈協會秘書長 劉善武:
如何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對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從傳統行業的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生產、綠色包裝、綠色物流,通過這些環節來形成綠色產業體系。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描繪了近至2022年,遠至2035年的規劃藍圖,明確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一個青山綠水、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深圳顯揚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丁克:
未來我們希望能夠吸引到更多的人,來這里創業,來這里就業,共享大灣區的紅利。
編輯:張穎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