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午,市人大七屆五次會議開幕,市長葉梅芬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總結了過去一年,全市上下搶抓“四大機遇”,在推動發展中謀篇布局,各項事業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也給出了2019年我市奮力推動“示范區”“排頭兵”建設提效破局的具體舉措。那么這份政府工作報告里,暗藏了哪些數字密碼,傳遞出什么信號?一起來看今天的《博聞兩會》。
兩會知多點,來看今天的《博聞兩會》。今天我們一起來關注政府工作報告里的一連串數字。都說數字是枯燥的,但它卻最具說服力,一串串涉及經濟發展、規劃引領、民生保障的數字是市委市政府過去一年面向人民的答卷,也是未來一年奮力拼搏的目標。這里重點關注幾個方面。
一個是1002。2018年,預計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002億元,同比增長6.2%,實現GDP超千億元目標。這個成績來之不易,是過去一年,河源積極應對經濟大環境的新情況新變化,始終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狠抓園區和項目建設、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重點領域改革等系列措施的成果。其中,“1·3·6·9·12”系列經貿活動作用明顯,一批大型央企、民企成功落戶,全年新簽約項目240個,其中超億元項目189個,超10億元項目61個。全年集中動工項目206個,投資總額955.4億元,投產項目98個投資總額155.1億元,河源“示范區”“排頭兵”建設的“虹吸效應”正在日益顯現。
說完1002億元,再來看下一個數字14511。2018年,預計河源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11元,增長9.1%,這是河源農民人均收入首超全國水平。這一成績同樣來之不易,過去一年,河源以富民為出發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不斷推進,新增1.47萬相對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標準,投入扶貧資金28.3億元,新增扶貧項目4.5萬個。大力實施產業扶貧,落實項目79648個,255個貧困村全面建立合作社。
第三個要關注的數字是40億,這是一個惠及全體市民的民生紅包。2019年市委市政府計劃投入40億元,全力辦好年度十件民生實事。分別是加快推進學前教育發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加大力度促進就業創業;繼續實施“百街千巷”綜合整治工程;提升優化城區交通環境;豐富群眾文體生活;提升便民利民服務水平;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和提高市場食品質量安全水平。
讀報告,看數字。2018年,河源的發展成績令人欣喜;2019年,是河源振興發展的提效破局之年,目標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值得期待。
編輯:王杰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