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廣東省首個水稻制種保險科技防災減損示范項目在河源正式落地。在當天舉行的“河源市水稻制種防災減損數字化服務項目”交付儀式上,人保財險河源市分公司聯合中共東源縣委、河源市農業農村局等多個單位,共同為“河源市水稻制種保險科技防災減損示范基地”揭牌。

“河源市水稻制種保險科技防災減損示范基地”揭牌儀式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保障制種安全對于維護種質資源和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河源依托獨特的氣候和技術優勢,積極發展水稻制種產業,助力廣東建設水稻制種強省,為全面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新動力。
據悉,項目核心實施地為廣東萬綠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萬綠智慧無人農場,是廣東省粵東區域唯一具備種子生產與培育資質的基地,也是全省規模最大的無人農場。該農場位于東源縣柳城鎮和藍口鎮,制種育種面積達5200畝,年產制種水稻超500噸,并成功繁育150萬斤全國首創的“航天稻”種子。然而,暴雨洪澇、高溫、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始終是制約其穩產高產的主要挑戰。

東源萬綠智慧無人農場
人保財險河源市分公司自2022年承保河源首單政策性水稻制種保險起,已累計為當地制種產業提供風險保障2163萬元,支付賠款超380萬元,覆蓋賠付面積4700余畝。
為深入貫徹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落實種業振興行動與農業保險“雙精準”要求,人保財險河源市分公司聚焦產業需求,以“數智興稻”為核心,創新構建“保險+科技+農服”防災減損新模式,于東源縣柳城鎮率先實施此示范項目。

人保財險創新構建“保險+科技+農服”防災減損新模式
項目通過五大核心模塊
全方位護航水稻制種
↓↓↓

“一張圖”全域監測: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與物聯網設備,構建水稻制種全周期智能分析模型,實時呈現作物長勢、土壤墑情、災害預警、承保理賠等關鍵信息,實現“一圖覽全域、一圖助決策”,助力管理者精準施策。
“一套庫”數字檔案:基于地塊檔案與AI分析,為每塊地建立專屬“數字身份證”,完整記錄品種信息、農事操作、承保理賠等數據,并生成定制化風險預警與農事指導方案,實現生產可追溯、風險可預判。
“一條鏈”產業協同:以數字化平臺串聯“育種制種-田間管理-災害防控-收割加工-社會化服務”全產業鏈,集成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無人機飛防、AI決策與專家指導,推動農業保險從“被動賠付”向“主動預防”轉型升級。
“一閉環”風險防控:形成“智能預警-精準干預-高效理賠-動態補位”的全流程防控閉環,事前預警風險,事中精準干預,事后快速理賠,并由農事服務中心全程提供支持,最大限度保障農戶收益。
“一套智能新農具”便捷管理:推出移動端AI應用“田間小助手”,深度融合先進AI大模型,提供實時氣象、智能問答、病蟲害診斷、無人機調度等功能,讓手機成為農戶的便攜管理工具,實現農業生產智能化與精準化。

AI應用“田間小助手”
人保財險河源市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公司將緊抓河源“百千萬工程”及東源縣創建國家級制種大縣的機遇,持續深化農業保險“保防減救賠”一體化建設,擴大政策性水稻制種保險覆蓋面,完善數字化服務功能,為持續推進種業振興、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提供堅實保障。
一審:田靜雯
二審:許志武
三審:周鳳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