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
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今天(9月23日)
我們將迎來秋天的第四個節氣
秋分
“秋分有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
二候蟄蟲坯戶;
三候水始涸?!?/p>
秋分時太陽幾乎直射赤道
陽光平分在南北兩半球
晝夜長短再次相等
秋分日后
太陽光直射位置南移
北半球晝短夜長
晝夜溫差加大
氣溫逐日下降
涼意漸濃
秋分來了
臺風“樺加沙”也來勢洶洶
為何秋天了
臺風還在“扎堆”出現?
秋臺風更喜歡在哪兒“上岸”?
帶你了解
↓↓↓
秋臺風與夏臺風有何不同?
提起臺風,大家總是會覺得它是夏季的“特產”。實際上,一年四季都會有臺風生成,而登陸我國的臺風最早在4月登陸,最晚則在12月才登陸,其中7至9月是臺風登陸最頻繁的月份,同時也是生成臺風個數最多的月份。
在氣象學上,9月至11月生成的臺風被稱為“秋臺風”,其特點有路徑偏南、強度偏強等。
從常年平均(1991年至2020年)看,夏臺風(6至8月)平均每年生成11.07個,其中有4.73個登陸我國。秋臺風(9至11月)平均每年生成10.7個,其中有2.33個登陸我國。秋臺風從生成數量上雖然與夏臺風基本持平,但登陸我國的秋臺風比夏臺風明顯偏少。

在數量比拼上,夏臺風略勝一籌。但從強度來看,秋臺風中有更多“狠角色”。在1949年至2023年登陸我國的秋臺風中,34.88%為臺風級別,17.95%以強臺風級別登陸,4.10%為超強臺風級別。
與夏臺風相比,秋臺風路徑偏南,平均強度更強,登陸時往往造成嚴重損失。例如,2024年第11號臺風“摩羯”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秋季登陸我國的最強臺風(17級,62米/秒)。
秋臺風更喜歡在哪兒“上岸”?
與夏臺風相比,秋臺風登陸我國的地點普遍偏南,這是由于進入秋季以后,影響熱帶氣旋路徑的副熱帶高壓開始東退南移,位置逐漸偏南造成的。秋臺風最“青睞”的登陸地為廣東省、海南省、臺灣省和福建省。
1949年至2023年,共有185個臺風在秋季登陸我國,其中9月最多,為128個,10月有46個,而處于深秋的11月也有11個臺風登陸。從統計數據看,秋臺風最“青睞”的登陸地為廣東(72次)、海南(55次)、臺灣(45次)和福建(36次)。

實際上,秋季有臺風生成和登陸均屬正?,F象。1949年以來,甚至有2個臺風在冬季(12月)登陸我國,最晚登陸我國的臺風為2004年第28號臺風“南瑪都”于12月4日登陸我國臺灣省。
“秋臺風”影響范圍更廣?
秋臺風影響期間經常會有冷空氣參與其中,造成的風雨影響范圍會更大,同時冷空氣對臺風強度影響也是“雙刃劍”,太強的冷空氣對臺風強度發展是不利的。
一般初秋冷空氣強度不太強,對臺風強度增強有利,特別是東路回流的冷空氣可能會加大了臺風北側的風速,有利臺風強度的短暫發展。同時由于有冷空氣的不斷卷入,在臺風北上過程中會導致臺風結構發生變化,逐漸從暖心系統轉變為冷心系統,逐漸變性為溫帶氣旋。
但是變性不等于減弱。很多臺風在變性過程中也會產生較強的風雨天氣,并且由于變性過程中大氣的斜壓性增強,變性氣旋經常表現為平均風不大,但是陣風影響范圍廣、強度較強。同時由于臺風活動期間水汽輸送條件較好,在合適的天氣系統配置和冷空氣的參與下,可能在臺風外圍或較遠的地方也產生較強的降水,導致秋臺風的影響范圍更廣。
因此,無論從強度還是影響上來看,秋臺風都不可小覷,需加強防范。
超強臺風“樺加沙”
預計23日凌晨
移入南海東北部海面
24日在廣東沿海登陸
防風防汛迫在眉睫
這份防御指南請收下
↓↓↓






一審:田靜雯
二審:許志武
三審:周鳳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