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8日)是我國第17個“全民健身日”,自2009年首個“全民健身日”設立以來,每年的8月8日已成為健身愛好者共同的“節日”。再過93天,由廣東、香港、澳門聯合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即將拉開帷幕,“全運之年”的“全民健身日”,又有著新的內涵。
走出家門,走向運動場,一起動起來。十五運會不斷激發著廣大群眾廣泛參與全民健身的熱情。本屆全運會,群眾賽事活動設23個大項166個小項,其中148個小項在開幕前完成,預計約有1.1萬名運動員參加決賽。上百萬人參加了群眾賽事預賽和“我要上全運”賽事活動,幾乎“周周有比賽”的生動場景,成為“全民全運、全運惠民”的真實寫照。
“共享”,是十五運會籌辦工作的理念之一,也是辦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行動。全民共享,是“十五運”這場體育盛會的最溫暖底色。
全運群眾賽事如火如荼
如火如荼的全運群眾賽事活動,折射出全民健身蓬勃生機。
3個月前,茂名市高州根子鎮柏橋村,十五運會首個群眾賽事活動決賽——“定向”項目在此鳴槍。當全運遇上廣東“荔枝紅”,一把火點燃了群眾體育的激情。
作為本屆全運會群眾賽事的“首金之戰”,這場賽事別出心裁地融入了“山、海、農、城”四大茂名地域特色單元,將體育競技與地域文化有機結合,邀各代表隊參賽之余品美食、探鄉村,讓賽事活動的群眾基礎更加深厚。
荔枝林間的奔跑聲未歇,全運群眾龍舟賽已在佛山劈波逐浪,伴隨著傳統鑼鼓與觀眾吶喊,共同交織成嶺南水鄉的奮進交響。值得一提的是,佛山龍舟比賽首創粵港澳聯合組隊,三地運動員共同訓練、同場比賽,增進了解、深化友誼,成為粵港澳群眾體育深度融合的又一個鮮活案例。
在陽江海陵島螺洲海濱公園,十五運會群眾賽事沙灘足球項目決賽展開激戰。來自全國的22支隊伍齊聚于此,赤足在金色沙灘上奮力爭搶,碧海藍天間揚起的不只是細沙,更是全民健身的激情浪花……一幕幕火熱場景,奔涌著全民健身的非凡活力。
比賽事更動人的,是那些被時光淬煉的身影。十五運會群眾比賽女子足球七人制老將組賽場上,53歲的中國女足前隊員范運杰帶領河南隊奪得冠軍。32年前,20歲出頭的她曾隨河南女足奪得第七屆全運會冠軍,從全運賽場開啟了她精彩的職業生涯?!?2年后,我們又回來了!”那一刻,獎牌早已超越勝負,成為一代人熱血重燃的見證。
在清遠舉行的全運群眾賽事中國式摔跤項目決賽現場,代表河北隊出戰的牧民布仁吉日嘎拉勇奪男子65公斤級冠軍?!案改负拖眿D在家打理牛、羊、馬,我來參加十五運會,還拿了冠軍!”平日里揮舞馬鞭的雙手,在全運賽場上書寫新的傳奇。
人人都有自己的全運故事
全運會,不僅僅是專業運動員的競技場,更是普通體育愛好者的大舞臺。
自2017年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首創群眾賽事項目,全運會便不再是專業選手的“獨角戲”,而是全民共享的“體育嘉年華”。從十三運會群眾賽事的19個大項到十五運會群眾賽事23個大項,群眾賽事項目的增加,讓更多普通體育愛好者有了角逐獎牌的機會。
在十五運會的群眾賽事中,有群眾喜聞樂見的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籃球、輪滑、龍舟、圍棋、象棋、保齡球等19個比賽類大項和舞龍舞獅、健身氣功、太極拳、廣播體操等4個展演類大項,讓廣大體育愛好者擁有屬于自己的精彩全運故事。
隨著十五運會群眾賽事鋪開,全齡友好、全力保障、全民共享,在全國掀起了全民健身、喜迎全運的火熱氛圍。不同年齡、不同區域、不同職業的群眾賽事活動運動員,在賽場上將自己喜悅的心情、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盡情釋放。一個“全”字,體現十五運會辦賽宗旨恰如其分。
“三大球”設立了青年組,是十五運會立足當前、面向未來,推動“全民共建”的一個新舉措。十五運會在足球、籃球、排球項目上增設了青年組,進一步夯實“三大球”青少年人才基礎,廣泛調動社會各方力量發展“三大球”運動。
十五運會群眾賽事活動也與節慶活動相結合,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基層單位組隊參賽,有效整合資源。功夫之城佛山承辦太極拳、舞龍舞獅,足球之鄉梅州承辦五人制足球賽,促進群眾賽事活動與各地節慶活動緊密結合,吸引更多人關注和參與。
“激情全運會,活力大灣區”的濃厚氛圍,正在融入城市每個角落和市民日常生活。廣東賽區開展城市側服務全運盛會“五大行動”,就城市風貌提升、交通暢順、衛生防疫、宣傳推廣和隱患排查等5個方面推出系列舉措。以“繡花功夫”精繡城市,以煥新面貌迎接八方賓朋,提升城市環境與市民生活品質。
體育公共服務更加觸手可及。廣東持續推進體育場地設施提檔升級,一批批群眾身邊的小公園、小球場、小廣場點亮城鄉“微空間”,不斷提高“舉步可就”場地設施覆蓋率?!跋聵蔷湍芙∩怼?,“囤什么不如囤健康”,成為生活新主張。
“十五運+”掀起全民新熱潮
在8月1日十五運會倒計時100天前后,粵港澳三地組織形式多樣的大眾體育活動,鼓勵市民多做運動以及關注全運會,營造“全民全運、你我參與”的濃厚社會氛圍,擴大全運會的社會影響力和文旅輻射力。
“全民共享全運”,同樣寓于廣東賽區十五運會場館建設改造之中。充分考慮全民健身和長期運營需要,賽后各場館將全面向公眾開放,實現全民共享。以“兼顧賽時賽后利用”為原則,確保賽后場館功能空間靈活轉換,讓人民群眾共享城市發展成果。
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體育場二層平臺和多塊空置區域被改造成全天候全民健身空間,打造城市“無界體育公園”,周邊升級煥新的跑道已成為市民們夏日夜跑的勝地。在珠海,橫琴國際網球中心等場館賽后將以“免費+低收費”模式向市民開放,讓專業場館成為大眾健身的日??臻g。作為開幕式場館和田徑賽場的廣東奧體中心,將從市民的體驗感出發,引入智能導航系統,借助AR技術與藍牙定位解決“找座難”痛點,并可通過語音識別、手勢交互等實時獲取賽事信息,感受全新觀賽體驗。
十五運會的開閉幕式,也將充分體現群眾體育的屬性,包括中華武術、龍獅表演、太極、拔河等傳統群眾體育元素。開閉幕式的每一個板塊、每一個環節,都將著力展現體育的運動之美、速度之美、力量之美,呈現運動員昂揚拼搏的精神風貌,也將呈現“全民全運、全民共享”的精彩華章。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睆?959年首屆全運會舉辦,到如今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現代化賽事,已持續66年的“全運長跑”,正是推進全民健身、提升全民體質的見證。
“十五運+”,必將掀起新一輪全民全運熱潮。
一審:葉麗婷
二審:許志武
三審:巫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