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六年來,大灣區內地九市的進出口規模連創新高。其中,高新技術產品是大灣區的突出亮點。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已形成完備的機器人智能制造產業鏈,集聚相關企業超10萬家,構建起全國領先的工業機器人制造業集群。
在廣東順德工業機器人生產車間,一條全自動生產線不到30分鐘就能組裝完成一臺工業機器人。
順德某工業機器人企業中國市場部部長 閆笑煒:我們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定制不同款式的機器人。3個月前,我們根據德國客戶的需求定制一款機器人,從設計到下線,只用了45天。目前,我們向市場推出的機器人一共有50多款,包括光伏、鋰電、新能源汽車、3C等行業,在研的機器人一共有20多款。
廣州海關統計分析處處長 管昆明:今年上半年,大灣區內地九市出口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在全國占比達32.3%,也就是說,全國每出口3臺工業機器人,就有1臺是大灣區內地九市制造。其中,民營企業出口了大灣區內地九市近六成的工業機器人,是工業機器人發展賽道的“主力軍”。
除了新技術、新產品之外,大灣區的新業態近年來蓬勃發展。廣州南沙綜合保稅區的企業倉庫集納了超2萬種全球好貨,從美妝個護、母嬰用品到家居家電、生鮮食品,品類覆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仿佛一個“全球超市”,滿足著消費者對高品質進口商品的需求。
廣州南沙國際物流園開發有限公司客服經理 張創盛:通過綜合保稅區,我們可以大規模、批量地將世界各地的商品進口到南沙進行備貨,所以消費者在網上下單后,我們就可以安排出倉發貨,這意味著本地客戶基本都可以在當天收到貨物,比海外直郵節省7至15天。
廣州跨境電商進口規模已連續9年穩居全國首位。如今,廣州正以跨境電商為紐帶,讓全球好物更快、更便捷地走進中國家庭,也讓“灣區消費”的輻射力持續增強。
一審:葉麗婷
二審:蔡曉璐
三審:巫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