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東新區古竹鎮的荔枝迎來豐收,2.2萬畝荔枝樹綴滿紅果?!敖衲隁夂蜻m宜,是荔枝的豐收年,果多且大,每天都摘很多?!惫胖矜傂聡謇筠r黎貴強說。
技術助“荔”
破解“豐產不豐收”困局
古竹鎮的荔枝種植歷史可追溯至300年前,在20世紀90年代迎來黃金發展期。依托北回歸線穿境而過的獨特生態,古竹鎮形成以“水東—槎嶺—四維—新圍”為核心的連片果園,被列為廣東省“一鄉一品”種植基地。然而,2000年前后,由于品種老化、管理粗放等問題,荔枝價格從每斤20元暴跌至2元,果農收入銳減九成。
轉折點發生在“百千萬工程”實施后,古竹鎮創新“合作社+科研院校+農戶”模式,與高校及科研團隊合作啟動“老樹換新”工程,將仙進奉、嶺豐糯、冰荔等優質品種接穗嵌入老樹枝干,通過高位嫁接技術實現“改良不減收”,累計改良2000余畝,帶動萬余畝老果園煥新。
在古竹鎮水東村的荔枝園,一棵樹齡10年的荔枝樹被鋸斷主枝,削平截面后分批次嵌入接穗,去年剛完成高位嫁接的新枝已抽出新芽。“這種技術的優勢在于能夠保留原有根系,2年就能掛果,比新栽樹苗縮短3年至4年,且能維持樹冠規模,保障產量。”水東村黨支部書記陳新偉說,通過嫁接改良,荔枝的甜度和產量都顯著提升,進一步提高了荔枝的市場競爭力和果農的經濟收益。
三產融合催生“甜蜜經濟”
如何讓荔枝破解“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古竹鎮依托百年荔枝群,探索出了一條加工品牌化、文旅特色化的融合之路,讓荔枝從季節性鮮果蝶變為“產業引擎”。通過將鮮果加工生產為荔枝干、荔枝酒、荔枝蛋卷等產品,讓消費者品鑒更多荔枝衍生品。同時,舉辦荔枝宴、荔枝嘉年華等活動,開展荔枝園林下采摘活動,在果園內設置“荔枝知識科普牌”,介紹品種特性、種植歷史,讓采摘兼具趣味性與教育性。
古竹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深化“荔枝+”戰略,推動產業向高端化、品牌化邁進,讓這顆嶺南佳果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一審:田靜雯
二審:許志武
三審:周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