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精神,積極響應廣東省“百千萬工程”戰略部署,5月25日,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簡稱“廣師大”)美術學院美育浸潤行動小組與河源市源城區教師發展中心,在廣師大河源校區聯合展開“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中小學教師全員輪訓”培訓。此次培訓,特邀請了教育部職教藝術類美術與書畫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二級教授劉穎悟,廣師大教務處(美育中心)主任、非遺手工藝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王羊羊,河源市美術教研員陳智旭作為培訓專家。教務處(美育中心)、河源校區管委會、美術學院以及非遺手工藝美育名師工作室成員代表參與本次培訓。培訓由廣師大美術學院美育浸潤行動計劃項目負責人鄧文杰博士主持。
本次培訓以“新時代美育賦能基礎教育”為主線,建構了多維能力提升目標體系。首先,陳智旭教研員以“河源美術特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為題,深度剖析客家文化資源與美術教育的融合路徑,通過“非遺進課堂”“鄉土美育工作坊”等案例,展現了以忠信花燈等地域特色資源重構校本課程的創新實踐;其次,劉穎悟教授立足“教師教學競賽創新策略與案例分析”視角,從國家教學能力比賽評審視角切入,結合技術賦能教學設計的鮮活案例,為參訓教師解碼教學創新的方法論,助力打造“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精品課堂;最后,王羊羊主任則以深入探討美育的新時代內涵與其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為切入點,通過分析美育浸潤行動的實施框架、案例撰寫的要點以及優秀案例的解讀,旨在為參訓教師提供系統的理論指導與實踐參考,助力其將美育教學改革、非遺傳承項目等轉化為可推廣的課程范式,為學校美育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據悉,此次培訓面向200余名河源市源城區中小學教師,是對教育部美育浸潤行動及廣東省“新師范”建設的積極響應,充分彰顯了高校服務地方基礎教育的責任擔當。通過構建“高校+地方+名師工作室”協同平臺,將非遺手工藝美育名師工作室的資源優勢轉化為推動粵北地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踐力量,在深化美育教學改革、培育鄉土美育特色、促進非遺文化活態傳承等方面構建起立體化賦能體系,為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教育幫扶提供了創新范式。
一審:田靜雯
二審:蔡曉璐
三審:巫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