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真的是一座化石寶庫
隨時隨地都能發現化石
這一次
大學生村官在巡山中
又發現了菊石化石
發現者:“90后”大學生村官
發現地點:東源縣雙江鎮增坑村
13日,記者從市博物館獲悉,東源縣雙江鎮增坑村的“90后”大學生村官賴達威巡山時發現一枚直徑約10厘米的菊石化石。目前,該化石由河源恐龍研究所進行進一步研究。
近日,賴達威在日常巡山時,行至萬綠湖畔的增坑村珠坑片區夜珠牙(地名)古氏宗祠約1公里處的山間小道旁,意外發現了一枚嵌在黑色大石塊上的完整的菊石化石,其直徑約10厘米。隨后,賴達威迅速返回村委會,向村“兩委”干部詳細講述了這一發現,當地立刻安排相關保護工作。經過相關人員仔細查看和采取妥善保護措施后,成功將這塊完整的菊石化石搬運回村委會。
河源菊石化石最早發現于1996年
據了解,河源的菊石化石最早發現于1996年12月,由東源縣雙江鎮增坑村村民黃漢光在本村發現,并及時報告河源市博物館,后經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省地質研究所專家鑒定為生活在距今1.9億年前侏羅紀時代、生活在海洋的無脊椎軟體動物——菊石。
這些產自河源早侏羅世辛涅繆爾期地層中的花冠菊石和副花冠菊石動物群最新研究成果近期已對外公布,該成果對地層、生物地層、古地理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進一步豐富了我國早侏羅世生物地層記錄,推動了菊石化石相關領域的研究,揭示了早侏羅世河源周邊地區古環境與古生態特征。
國際博物館日展出部分菊石化石
市博物館負責人表示,這一意外發現所蘊含的科學價值與歷史意義,將隨著今后考古專家的深入研究而逐漸被挖掘和揭曉。
河源恐龍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表示,計劃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將此前發掘的部分菊石化石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對外公布和展出,供市民和游客鑒賞。
一審:葉麗婷
二審:蔡曉璐
三審:巫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