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
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
發布了2024年度昆蟲調查數據
截止2024年底
該自然保護區共記錄
昆蟲20目206科1414種
其中發表新物種一個:
白溪鱗蟻甲
Apharinodes baixiensis sp. nov.
(隱翅蟲科)
系世界上首次科學描述
白溪鱗蟻甲的發表
是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
昆蟲調查的標志性成果之一
拓展了人們對這類甲蟲的
形態和分布的認知
表明了該自然保護區的昆蟲
還有很大的研究潛力
有待更好的深入調查研究
一、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昆蟲資源概況
截止2024年底
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共記錄
昆蟲20目206科1414種
其中
蜉蝣目4科7種,蜻蜓目8科20種
纓翅目1科1種,襀翅目2科2種
蜚蠊目3科5種,螳螂目3科5種
?目2科2種,直翅目9科24種
革翅目2科3種,嚙蟲目3科4種
半翅目27科85種,脈翅目2科7種
廣翅目1科4種,蛇蛉目1科1種
鞘翅目57科368種,雙翅目10科16種
長翅目1科1種,毛翅目14科53種
鱗翅目46科774種,膜翅目10科31種
發表新物種一個:白溪鱗蟻甲Apharinodes baixiensis sp. nov.(隱翅蟲科)
白溪鱗蟻甲
發現廣東新紀錄種一個:海南盲蛇蛉Sininocellia hainanense(盲蛇蛉科)
發現新物種或新階元(含疑似)8個:
1-盲蝽科新屬 Miridae gena.nov.
2-隱翅蟲科,美苔甲屬新種Horaeomorphus sp.nov.
3-隱翅蟲科,突角蟻甲屬新種Cratna sp. nov.
4-泥甲科,Elmomorphus屬新種Elmomorphus sp.nov.
5-瓢蟲科,尼艷瓢蟲屬新種Nesolotis sp. nov.
6-幽甲科,Glyphocryptus屬新種Glyphocryptus sp. nov.
7-象甲科,二節象屬新種Aclees sp.nov.
8-夜蛾科,飄夜蛾屬新種Clethrorasa baixiensis sp.nov.
二、昆蟲構成分析
1.蜉蝣目Ephemeropter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11%)
蜉蝣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4科7種,均僅鑒定至屬。中國已知蜉蝣目至少250種(Hubbard M D. Mayflies of the world a catalog if the family and genus group taxa (Insecta: Ephemeroptera). Florida: Sandhill Crane Press, 1990),廣東已記錄蜉蝣目62種。
寬基蜉屬 Choroterpes(蜉蝣目)
2.蜻蜓目Odonat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12%)
蜻蜓目在白溪記錄到8科20種,除赤蜻屬Sympetrum 1種外均鑒定至種。蜻蜓目多數與水系支流關系緊密,是一類典型的捕食性昆蟲。廣東省約有162種蜻蜓,根據這一數據,我們認為白溪仍有許多未被記錄的蜻蜓種類,可作為未來的重點調查對象。
黃狹扇蟌Copera marginipes(蜻蜓目)
3.纓翅目Thysanopter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0.4%)
纓翅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1科1種,僅鑒定至科。纓翅目昆蟲以植物為食,大部分種類是寡食性的,與寄主植物存在顯著的對應關系。廣東已記錄纓翅目昆蟲237種,白溪纓翅目的種類應該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間。
4.襀翅目Plecopter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5%)
襀翅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2科2種,僅鑒定至科。襀翅目昆蟲幼蟲水生,成蟲飛行能力不強,一般不能遠離水源長距離飛行,常棲息于水系邊的草叢草叢中。廣東記錄已記錄襀翅目昆蟲41種。
襀科(襀翅目)
5.蜚蠊目Blattode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9%)
蜚蠊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3科5種。蜚蠊目是典型的陸棲性昆蟲,大部分種類避光,有寄生于膜翅目巢穴的種類,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分解者。廣東已記錄蜚蠊目昆蟲56種。
黑帶大光蠊 Rhabdoblatta nigrovittata (蜚蠊目)
6.螳螂目Mantode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17%)
螳螂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3科5種。螳螂目是典型的陸棲性昆蟲,絕大部分種類營捕食性為生。廣東已記錄螳螂目昆蟲30種。
齒華螳 Sinomantis denticulata (螳螂目)
7.?目Phasmid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4%)
?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2科2種,均鑒定至種。?目亦稱竹節蟲目,大部分種類具有很好的隱態,多數植食性。廣東已記錄?目昆蟲54種。
廣西瘤竹節蟲 Orestes guangxiensis
8.直翅目Orthopter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6%)
直翅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9科24種,基本鑒定至種。直翅目包含蝗蟲、螽斯、蟋蟀、紡織娘等常見的地面昆蟲,少數種類生活在書上。廣東省已記錄直翅目昆蟲373種,因目前團隊中缺乏直翅目的研究者,白溪直翅目的種類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短角外斑腿蝗 (Xenocatantops brachycerus) (直翅目)
9.革翅目Dermapter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19%)
革翅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2科3種,均鑒定至屬。革翅目多為腐食性昆蟲,生活在枯枝落葉內。廣東省已記錄革翅目昆蟲16種。
慈螋 Eparchus insignis (革翅目)
10.嚙蟲目Psocode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3%)
嚙蟲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3科4種,大部分鑒定至屬,一般見于樹干、樹皮、墻根、鳥巢等處,在苔蘚類陰濕地區繁殖甚多,亦與菌物關系緊密。廣東省已記錄嚙蟲目昆蟲132種。
觸嚙 Psococerastis sp. (嚙蟲目)
11.半翅目Hemipter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6%)
半翅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27科85種,大部分鑒定至種。半翅目包含常見的蝽、蟬等昆蟲,習性多樣。廣東省已記錄半翅目昆蟲1499種,根據這一數據,我們認為白溪仍有許多未被記錄的半翅目種類,可作為未來的重點調查對象。
短刺鹿角蟬 Elaphiceps brachyspinus (半翅目)
12.脈翅目Neuropter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16%)
脈翅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2科7種,大部分鑒定至種。脈翅目幼蟲多捕食性,被稱為“蚜獅”,“蟻獅”等,成蟲飛行能力強,多為夜行性。廣東省已記錄脈翅目昆蟲44種。
普通齒蛉 Neoneuromus ignobilis(脈翅目)
13.廣翅目Megalopter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13%)
廣翅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1科4種,均鑒定至種。廣翅目幼蟲水生,捕食性強,常有捕食魚的案例,故又被稱為魚蛉。廣東省已記錄31種。
14.蛇蛉目Raphidiopter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100%)
蛇蛉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1科1種,鑒定至種。蛇蛉目是一類較為罕見的昆蟲,成蟲訪花。目前廣東省僅記錄1種,但和保護區內分布的不是同種。根據目前的鑒定,白溪保護區內分布的是一廣東新紀錄種,即海南盲蛇蛉。
海南盲蛇蛉 Inocellia hainanica (蛇蛉目)
15.鞘翅目Coleopter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14%)
鞘翅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57科368種,絕大多數鑒定至種。鞘翅目分布廣泛,習性多樣,是世界上生物的第一大目。廣東省記錄2701種,根據這一數據,我們認為白溪仍有許多未被記錄的鞘翅目種類,可作為未來的重點調查對象。
庫奧鍬甲 Odontolabis cuvera (鞘翅目)
16.雙翅目Dipter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1%)
雙翅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10科16種,多數鑒定至屬。雙翅目以蚊、蠅、虻等為主要類群,活動能力強,其中一些種類是重要的病媒昆蟲。廣東省已記錄雙翅目昆蟲1445種,白溪雙翅目的種類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微芒食蟲虻 Microstylum dux (雙翅目)
17.長翅目Mecopter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6%)
長翅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1科1種,鑒定至屬。長翅目成蟲?;顒釉谏诌叺臐B水地帶,發生期短,較為少見。廣東省記錄16種。
新蠍蛉屬Neopanorpa(長翅目)
18.毛翅目Trichopter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46%)
毛翅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14科53種,多數鑒定至種。毛翅目昆蟲又稱石蛾,其幼蟲水生,成蟲飛行能力不強。廣東省記錄116種,白溪記錄種類達到廣東省的一半(這也和廣東省毛翅目缺乏調查相關),很可能有更大潛力。另外。許多白溪的毛翅目很可能是未描述的新種,但嚴重缺乏標本。未來,毛翅目應該作為重點調查與監測對象。
異距枝石蛾屬Anisocentropus (毛翅目)
19.鱗翅目Lepidopter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22%)
鱗翅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46科774種,絕大多數鑒定至種。鱗翅目包含蝶與蛾,活動能力很強,分布較其他昆蟲更為廣泛。廣東省已記錄鱗翅目昆蟲3565種,白溪記錄種數達廣東省總種數的22%。根據這一數據,白溪未被記錄的鱗翅目數量已較少,主要集中在蝴蝶。
白帶黛眼蝶 Lethe confusa(鱗翅目)
20.膜翅目Hymenoptera(白溪記錄種數/廣東省記錄種數 = 2%)
膜翅目在保護區內記錄到10科31種。膜翅目包含各種蜂及蟻,多為捕食性昆蟲。廣東省已記錄膜翅目昆蟲1279種,白溪膜翅目的種類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間??勺鳛槲磥碇攸c工作類群之一。
炫長腹土蜂 Phalerimeris phalerata (膜翅目)
全媒體記者:蘇琳琳
通訊員:張志堅
一審:田靜雯
二審:許志武
三審:周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