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線 挺直脊梁
昂起頭 聳立九天
看我的故鄉
不卑不亢 神采飛揚”
總臺蛇年春晚
中國傳統建筑創演秀《棟梁》
以2024年申遺成功的“北京中軸線”
為創作靈感
結合鳳凰傳奇組合鏗鏘有力的歌聲
讓無數網友穿越時空
眼、耳、心沉浸式走近“北京中軸線”
領略千載流傳的中式美學
北京中軸線,一條始建于13世紀,成形于16世紀,全長7.8公里的城市景觀序列。由古代皇家宮苑建筑故宮、景山,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天壇、社稷壇,古代城市管理設施鐘鼓樓、永定門,國家禮儀和公共建筑天安門,居中道路遺存萬寧橋等五大類遺存共同組成。
聞名世界的文物古建鱗次櫛比,蔚為大觀。從歷史古跡到現代建筑,從胡同民居到文藝園區,京城的壯美和歷史的韻味都濃縮在其中。《從北向南看看這條神奇線上有什么→》
節目視覺設計中
以梁思成先生繪制的古建筑珍貴手稿為基礎
制作成三維立體建筑模型
讓觀眾在電視機前
就如身臨其境般走進古建筑當中
△梁思成營造法式中古建手繪圖:孔廟奎文閣、佛光寺大殿、四川舊州白塔。
△12個古建筑測繪圖:佛光寺東大殿、南禪寺大殿、太和殿、祈年殿、獨樂寺觀音閣、正定隆興寺摩尼殿、鐘樓、鼓樓、正定開元寺鐘樓、光岳樓、曲阜孔廟奎文閣、奉國寺。
△斗拱及榫卯——大斗拱:營造學社,八鋪作斗拱;小斗拱:營造學社,四、五鋪作斗拱;榫卯:有代表性的榫卯結構樣式。
此外,節目運用
總臺虛實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統
采用“XR+數字孿生+VP”融合拍攝
打造無限延展的虛擬舞臺空間
再現中國古建的千年神韻和文化內涵
北京市文物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技術局
合作對祈年殿實地掃描
復原高精度模型
以現代的視覺技術手段
呈現其內部建筑結構并詮釋背后寓意
祈年殿,前身“大祀殿”,是北京天壇的主體建筑,是古代明堂式建筑僅存的一例。直徑26米,高38米,外觀如同天和地的連結,非常和諧。
這座建筑最高明之處在于內部的木結構結合了歷法觀念,以中央四根巨大金柱象征四季,撐起圓形藻井,而二十四根內外柱則分別代表十二個月與十二個時辰,其總合之數又隱喻著二十四節氣,正所謂“天人合一”之作。
今年的總臺蛇年春晚
是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屆春晚
而《棟梁》是繼“中國色彩”“中國紋樣”之后
總臺春晚
再次以傳統文化為創作靈感和源泉
以“中國建筑”為載體
在春晚舞臺上又一次創新嘗試
從古人最初伐木構材以避風雨
到后來構建出世界上最宏偉的建筑群
無數的營造之材與營造之才
共同筑就了中華民族的廣廈千萬間
也造就了中華民族
堂堂正正、不懼風雨的棟梁
一審:田靜雯
二審:蔡曉璐
三審:周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