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
廣東省內首個以恐龍為主題的服務區
——龍紫高速黃村服務區
歷經三個月順利完成升級改造
在春運期間正式開門迎客
同時,首個高速公路
與河源市博物館合作共建的
“遠古河源·恐龍故鄉”恐龍專題展廳
在服務區同日開展
活動現場
黃村服務區地處素有“中華恐龍之鄉”美譽的河源,當地擁有恐龍蛋化石、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腳印化石“三位一體”恐龍遺跡資源。走進黃村服務區,恐龍科普展館、恐龍主題休息區、恐龍骨架恐龍蛋復制品、1:1仿真恐龍模型、恐龍腳印模型等恐龍元素無處不在,仿佛來到侏羅紀公園,開啟一場與古生物交流的“探險之旅”,讓過往的旅客親身感受河源市“中華恐龍之鄉”的獨特魅力。
恐龍化石復制品
據了解,“遠古河源·恐龍故鄉”河源市博物館黃村服務區專題展區的設計靈感來源于恐龍蛋,通過巧妙運用恐龍蛋的形狀特征,實現空間的創意分隔,打造“恐龍產房”“龍骨奇緣”“行走印跡”和“與龍共舞”四個部分。展覽內容是在河源恐龍博物館陳展的基礎上建立的,使得整個展覽既保留了河源恐龍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新的元素,以圖文、展品及數字化多媒體手段帶給游客新穎的觀展體驗,助力河源恐龍文化“再出圈”。
展廳內的恐龍化石模型
河源市博物館館長、副研究館員杜衍禮介紹,高速公路服務區既是司乘人員休憩的場所,也是展示地方形象的窗口。服務區主題化、特色化已經成為發展趨勢,河源市博物館與河惠莞高速管理處經充分協商,共同把黃村服務區打造成省內首個以恐龍文化為主題的服務區,有助于弘揚河源地方文化、吸引和集散客流以及帶動全域旅游發展。
據悉,去年11月,龍紫高速公路東源縣黃村服務區啟動改造升級工程,廣東交通集團龍紫高速充分調研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經濟特色后,結合當地旅游資源開發利用、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的需求和建議,確定將黃村服務區作為助農興業示范服務區。改造過程中,通過立面組團提升和恐龍主題館整體建設,打造了一個集科普教育、觀光旅游和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恐龍主題展區。
恐龍主題展廳前廳
廣東交通集團龍紫高速總工程師黎景光介紹,高速公路服務區是地方文化、旅游資源、特色農產品對外展銷的重要窗口,此次改造是項目推動“交農文旅商”深度融合、打通路地資源共享發展的一次積極嘗試。希望通過用好恐龍資源,給旅客帶來不一樣的服務體驗,同時用好服務區平臺,讓其成為展示特色文旅資源的交通名片。
恐龍主題展廳前廳
河源市文廣旅體局黨組書記曾淑梅表示,河源市文廣旅體部門及市博物館將繼續與運管單位深化合作,拓展服務區“旅游+”“文化+”更多的合作空間,探索以恐龍主題文化商品銜接推廣特色農產品銷售的新模式,吸引更多群眾前來參觀、消費,努力把服務區打造成“交農文旅商”融合發展的示范點。同時希望能以此為契機,將更多的服務區與地域文化弘揚及經濟發展需求結合起來,以主題化、特色化打造更多的文旅新地標。
一審:田靜雯
二審:蔡曉璐
三審:巫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