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川匯海闊,風正好揚帆。1月15日,省政府工作報告新鮮“出爐”,給出了指向明晰、堅定有力的方案,釋放出穩固經濟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信號。
2025年,河源如何緊跟省委、省政府步伐,做好新一年各項工作?記者梳理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發現,報告中多處內容與河源密切相關,既肯定了河源相關工作取得的成績,又“點題”河源下一步發展。
推進河源龍川新城建設,做好東江航道擴能升級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河源岑田等一批抽水蓄能項目建設,持續優化粵東粵西粵北營商環境……多項工作部署將為河源帶來政策紅利,為推動河源加快實現綠色崛起注入強勁動力。
關鍵詞:
“百千萬工程”
奮力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
報告摘要:
“要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奮力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抓好典型縣、鎮、村建設,推動首批優化提升,加快第二批建設,發揮示范作用、樣板功能”“深化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試點”“做好‘土特產’文章,培育更多地理標志產品、‘粵’字號農產品”“推進河源龍川新城、湛江雷州新城建設”
河源行動:
加快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河源樣板
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河源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聚焦壯大特色產業、提升城鄉風貌、推進縣城建設、深化改革賦能等重點,創新運用“133”工作法,推動“百千萬工程”全面提速增效。2024年,我市推動18個省級現代產業園加快提質擴容,“河源米粉”獲得“灣區認證”的地理標志產品,“紫金蟬茶”成為廣東三大名茶之一;扎實推進城鄉風貌管控提升和人居環境整治,累計創建美麗宜居村1068個、特色精品村159個;龍川新城綜合規劃加快編制、謀劃一批起步區首期和后續項目,縣城交通、管網和新型基礎設施持續完善。
今年是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重要節點。按照市委八屆九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今年河源將推動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多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加快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河源樣板。在做強縣域產業上,培優扶強河源米粉等一批特色優勢區域品牌,培育壯大現代農業“1+3”產業集群,推動縣域農業產業成鏈成群發展。在提升城鄉風貌上,加強典型鎮村培育建設,深入推進美麗圩鎮建設,加強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建設連線成片示范帶,推動城鄉面貌持續提升。在推進縣城建設上,高水平打造龍川新城,落實“一縣一策”建設方案,加快推進一批縣城重點項目建設,讓縣城吸引人、留住人。
關鍵詞:
綠美生態建設
加快城鄉全域美麗建設
報告摘要:
“實施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綜合改革試點,持續優化林分、改善林相”“深入實施‘四旁’、‘五邊’建設,打造一批綠美示范點、鄉村綠化景觀帶”“提升交通干線綠化品質,打造省際邊界美麗廊道”“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深化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發展水經濟”
河源行動:
推動“綠色家底”持續增厚
綠水青山是河源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過去一年,河源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入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六大行動”,加快建設13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林分優化、新造林撫育、森林撫育完成量均排名全省前列,縣鎮村綠化種植苗木193.89萬株、排名全省第一,地表水、空氣環境質量持續領跑全省,河源萬綠湖入選國家5A級旅游景區,綠色優勢更加厚實。近年來,我們在鞏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的同時,積極探索林業產業規?;洜I、林下經濟、文旅融合發展等“兩山”轉化路徑,大力打造“綠富雙贏”河源樣板,初步走出了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河源之路。
今年市委八屆九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綠美河源生態建設為帶動,推動“綠色家底”持續增厚。接下來,河源將持續推進林分優化、林相改善,深化“河力綠美”縣鎮村綠化活動,加快提升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國省道等“快行系統”沿線的綠化品質,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一樹一案”保護古樹名木,守牢河源森林家底家當。在推進“綠富雙贏”上,我市將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以打造世界級“湖泊+”高質量旅游景區為目標,高水平推動萬綠湖保護與發展,加快活化利用佗城古鎮,擦亮“六色”文旅品牌;統籌抓好油茶、竹子、中藥材“三篇文章”,力爭林業產值突破60億元,讓“綠色顏值”和“金色產值”共生共贏。
關鍵詞:
制造業當家
鞏固提升制造業當家優勢
報告摘要:
“實施現代化產業體系行動計劃,推動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大力發展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新型顯示、新型儲能、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聚焦石化鋼鐵、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家電家居等傳統產業,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持續優化粵東粵西粵北營商環境”
河源行動:
開展產業建設“大會戰”
過去一年,河源深入實施制造業當家“一把手工程”,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水飲料及食品、先進材料、機械與模具等先進制造業“1+3”產業集群,推動農夫山泉三期、華潤怡寶、特區建工等一批產業項目順利投產,五成以上新簽約項目實現當年動工或投產,1-11月工業投資增長10%、占投資比重首超五成。
今年,我市將組織開展產業建設“大會戰”,推動掀起新一輪制造業發展新熱潮,加快打造獨具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河源樣板。在產業發展上,力爭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產值邁過百億元大關,持續做大先進材料、機械與模具產業規模;積極開辟數字經濟、低空經濟等產業新領域新賽道,推動一批新興產業項目在河源落地。在園區建設上,推動河源國家高新區跨江融合發展盡快形成產出效益,力爭主平臺新承接產業轉移項目50個以上、實現工業產值超800億元。在擴大投資上,健全大招商優服務工作機制,支持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優質產業增資擴產,鼓勵企業加快設備更新,推動100家以上企業開展技術改造、110家以上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
關鍵詞:
保障和改善民生
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報告摘要:
“深入實施‘民生十大工程’,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促進共同富?!薄鞍迅咝.厴I生等青年就業作為重中之重”“開展產業‘新工匠’培養計劃”“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深化高水平醫院建設”“強化‘一老一小’服務保障”“加強困境兒童關愛保護”
河源行動:
深化“面對面”機制
近年來,我市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每年拿出7成以上財政收入用于民生投入,扎扎實實做好醫療、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治理等工作。過去一年,我市深化落實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以點帶面提升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領域民生保障水平,成功創建“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累計創建三甲醫院4家,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接下來,我市將以深化“面對面”機制為切口,精準實施好民生實事項目,持續抓實聯鎮包片工作,扎實推進學校擴建、醫療機構新建、老舊小區改造、適老化設施升級等一批重點民生項目,用心用情解決好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相對突出的問題,加快推進文化強市建設,讓群眾幸福更有“質感”。
一審:田靜雯
二審:蔡曉璐
三審:巫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