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連平縣隆街鎮老張屋沉浸在一片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中,張氏文學公宗祠重光慶典暨女姑回娘家活動在此隆重舉行。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對祠堂文化的深度致敬,更是對祭拜與回娘家這一古老習俗的生動演繹,吸引了近千名張氏宗親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與參與。
凌晨準備,虔誠上香
清晨天未亮,老張屋的理事成員與宗親們已齊聚宗祠,為即將到來的活動做最后的準備。吉時儀唱,中門緩緩開啟,宗親們魚貫而入,虔誠上香,表達對祖先的敬仰與懷念,祈愿宗族繁榮昌盛,香煙繚繞中,氣氛莊重而神圣。隨后,一行人前往張天師廟、伯公廟祭拜,祈愿消災解厄、平安順遂。
鑼鼓喧天,盛大祭祖
隨著吉時的到來,鑼鼓隊與舞龍舞獅隊隆重進場,將慶典氣氛推向高潮。老張屋、張合龍屋、新張屋、張德隆屋的宗親們,在喜慶的鑼鼓聲和祥龍瑞獅的引領下,陸續抵達宗祠。他們列隊整齊,進祠上香,共同緬懷先祖,傳承宗族精神。連平張氏協會與隆街分會的宗親送來“萬代興隆”的匾額,隆興村委成員的到來也為慶典增添了光彩,肯定了張氏宗祠在鄉村振興建設及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中的貢獻。這一刻,祠堂成為了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祠堂文化的深厚底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女姑回娘家,親情涌動
文學公后裔女姑們身著節日盛裝,從隆興村委出發,抬著寓意深遠的“同根共榮”匾額,一路歡聲笑語,與前來迎接的隊伍親切交談。她們列隊進入宗祠祭拜上香,感受著宗族的溫暖與歸屬感。這不僅是對女性族人的尊重與歡迎,更是對祠堂文化中宗族團結與和諧理念的生動詮釋。
慶典高潮,文化彰顯
慶典高潮階段,張氏宗祠在“賦四句”儀唱聲中正式揭牌亮相。嶄新的宗祠面貌向世人展示了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舞龍、舞獅表演精彩紛呈,贏得了陣陣掌聲。理事們因對祠堂修繕和籌備活動的辛勤付出而被授予榮譽圍巾。宗祠修繕發起人、連平張氏協會及隆街分會代表、女姑代表與宗親代表也相繼發言,表達了對祠堂文化的熱愛與傳承的決心。期間,女姑們還帶來了《紅紅火火好運來》與《月亮里的阿妹》等精彩節目,展現了宗族女性的才藝與魅力。
千人午宴,共慶佳時
慶典結束后,宗親們歡聚一堂,共享千人盛宴。宴會上,大家舉杯共祝,笑聲連連,氣氛熱烈而溫馨。祠堂不僅是宗族文化的象征,更是宗族情感的紐帶,將張氏族人緊緊相連。
此次張氏文學公宗祠重光慶典及女姑回娘家活動,不僅是一次宗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更是一次宗族情感的凝聚與升華。未來,張氏宗族將繼續秉承先祖遺志,傳承祠堂文化,共同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據悉,隆街鎮張氏文學公宗祠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歷二百五十七載之風雨,承地方歷史文化之厚重,是隆街張氏一族之輝煌遺產與精神象征。世代更迭,開枝散葉,后裔分衍為老張屋、張合龍屋、新張屋、張德隆屋等支脈,丁口興旺,九百余眾共譜華章,族人承先祖之淳厚,勤勉務實,仁義傳世,蔚然成風。文學公一生坎坷,半百得子,矢志不渝建祠發展,其志之堅,其情之切,為后世楷模。先輩創業維艱,功在千秋,德澤后世,后輩遵祖訓,睦宗族,修葺宗祠,傳承家訓,永續精神。
一審:田靜雯
二審:蔡曉璐
三審:巫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