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上,兩場“無感通關”的跨境賽事,向世界展示了粵港澳深度融合造就的“極速大灣區”。在全運會自行車(公路)賽男子個人賽231.8公里的賽道上,運動員半日之內穿梭粵港澳三地,在港珠澳大橋上騎行2遍,6次無間斷通過三地口岸,全程享受不踩剎車的通關體驗。同樣,在馬拉松賽事中,運動員憑借“人臉識別+手環定位”,一氣呵成跑過深圳灣大橋,流暢地完成了深港跨境賽程。
“選手車輪走過的每一寸路面,都記載著三地協同發展的印記?!笔暹\會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廣東賽區執委會副主任黃明忠說。這場由粵港澳三地首次聯合承辦的大型體育賽事,見證的不只是速度與激情,更是一個世界級灣區時空版圖的重塑。
持續擴大機制體制銜接
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橋長虹臥波,化身賽場。自2018年通車以來,香港到珠海、澳門的車程大大縮短,旅客經“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道,30秒內即可完成通關。但在風馳電掣的跨境賽事中,人、車、物通關如何“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無疑是對通關效率的極致考驗。
為此,三地在競賽組織、觀賽服務與后勤保障上緊密協作,推動多環節通關效率的突破:代表團可“團進團出”隨到隨走;持票觀眾經“綠色通道”一證通關;賽事首創的“三牌”救護車實現跨境醫療無縫護航……十五運會推動粵港澳持續擴大規則機制銜接,從“同觀一場賽”穩步邁向“共享一個家”。
機制銜接,人員往來更便利。十五運會前夕,“灣區通”主題全國交通一卡通正式發布,作為十五運會官方特許紀念卡,它不僅支持在粵港澳三地無縫刷卡乘車,實現“一卡暢行粵港澳”,還可在全國其他330座城市使用,解決跨區域觀賽和參賽的交通支付難題。
各城市也競相推出便利化舉措。香港首次為訪港旅客開通全程容貌識別通關,全程僅需約7秒,無需實體證件。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入境事務主任霍泳儀介紹,為服務賽事人員往來,香港在4個指定出入境口岸即香港國際機場、高鐵西九龍站、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和深圳灣口岸,設立16條專用通道,相關人員可刷臉“絲滑”過關。與此同時,自11月5日起,深圳皇崗、福田口岸以及珠海橫琴口岸也實現刷臉智能通關,讓大批跨境旅客體驗科技賦能下的高效出行。
政策升級,車輛往來更暢通。本屆全運會,粵港澳三地承辦的競賽項目精彩紛呈,“粵車南下”實施與“港車北上”升級,讓三地居民能夠“一腳油門暢行粵港澳”。
10月31日,備受關注的“粵車南下”香港政策公布,首批廣州、珠海、江門、中山4個城市的居民可便捷自駕赴香港。“海關備案手續全程實現無紙化,讓數據多跑路、讓車主少跑腿,非常便捷?!惫氨焙jP所屬閘口海關車輛管理科科長趙仕惠說。“港車北上”政策近日也進一步優化,獲準車輛無需申請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預計惠及超過10萬輛符合資格車輛。
為配合“粵車南下”等政策,香港國際機場完善了與大灣區城市間的跨境多式聯運交通設施,建造香港首個24小時全自動化轉機停車場,設有1800個自動化停車位,并已在大灣區布局32個城市候機樓,方便灣區居民自駕前往機場。香港機場管理局行政總裁張李佳蕙介紹,全自動化的轉機停車場是香港機場繼跨境中轉快船及巴士服務之后,另一個便利大灣區旅客的多式聯運服務。未來,旅客在廣州南站等高鐵站也可自助值機,實現“高鐵+航空”無縫銜接出行。
立體交通激發聚合效應
廣東近日推出23條“全運+”城市主題旅游線路和系列“賽事+景區”套餐,“跟著全運游廣東”在大灣區掀起一波熱潮。清晨從廣州赴香港品嘗牛雜、觀看擊劍比賽;下午奔赴澳門打卡“大三巴”牌坊、觀賞乒乓球賽……高鐵飛馳、跨海通道密布,交通“硬連通”的持續推進,正使大灣區愈加如同一城,催生“為一場賽,赴一座城”的消費新潮流。
今年以來,為迎接十五運會盛事,大灣區立體化交通網絡全面加速升級。廣深城際鐵路時速從160公里提升至200公里、廣深港高鐵優化“公交化”運營服務,“城際+高鐵”串珠成鏈、緊密銜接,讓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從藍圖走入現實,為全運會賓客提供極致便捷體驗。
廣深港高鐵廣九客運段的“95后”列車長吳越,連日來都在以“服務員+運動員”的雙重身份逐夢全運會。飛馳的列車上,她與乘務組護送廣東省羽毛球、自行車等代表隊健兒出征,轉身又在羽毛球(群眾組)賽場上激情拼搏。“此次以火車頭體育協會運動員的身份參與全運會,讓我對高鐵服務的專業素養與擔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眳窃礁锌?。
七載飛馳氣象新。2018年9月23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開通,香港首次連入國家高鐵網絡;如今,跨境客流已超1億人次,日均開行跨境列車增至190列,最短發車間隔壓縮至5分鐘,真正實現“公交化”運營。
高鐵連通的不僅是城市,更是機遇與未來、夢想與家園。香港西九龍站至福田站最快14分鐘、至深圳北站最快17分鐘的“分鐘級”通達,讓雙城生活、跨城辦公成為日常圖景。越來越多港澳青年借助高鐵,融入大灣區創業就業的熱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等合作平臺也通過高鐵高效對接港澳人才、技術與資本,構建起高效協同的創新工作圈。
全運會也激發了跨江跨海出行需求。今年前10個月,黃埔大橋、南沙大橋、虎門大橋、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5條跨江跨海通道車流總量達1.37億車次。其中,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在10月7日車流量同比增幅分別達55.97%、27.03%。
賽事前夕,深中通道西人工島開放觀光,“超級工程”變身網紅打卡地。這座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吸引眾多游客踏上這一跨海工程景觀,遠眺大橋橫跨伶仃洋的雄姿,近距離感受其硬核科技實力。
深圳與中山之間的車程從2個小時縮短到30分鐘,物流成本降低20%,推動兩地邁向“同城化”:營商趨同,“深中通辦”事項增至700多項;產業共鏈,“深圳大腦”不斷賦能“中山制造”。“深中通道的開通促進了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憑借‘黃金十字路口’的戰略區位,中山將成為全球資本、技術、人才競相奔赴的價值高地?!敝袊鴥S聯常委、廣東省高等國際金融與法律研究院院長葉紫瑩說。
超級場景賦能城市升級
“原來科幻片里的場景,在廣州已經觸手可及!”在廣州組織的“探秘全運黑科技”公眾開放日活動中,一群科技愛好者體驗了廣汽集團的飛行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后,難掩興奮之情。
在廣州、深圳、東莞等灣區城市,未來產業正加速落地。全運會作為一個匯聚頂尖需求的“超級場景”,成為前沿技術從賽場走向城市的絕佳試驗場。
十五運會期間,廣汽投入的飛行汽車,讓灣區居民暢想“打飛的”上班和城市間旅游的場景。記者從廣汽集團低空科技品牌廣汽高域了解到,這一未來出行場景已經有了時間表。廣汽高域公關總監李淑韓介紹,滿足20公里內短途出行的多旋翼飛行汽車已進入適航審定,計劃于2026年下半年量產;而瞄準大灣區200公里城市間出行的復合翼飛行汽車已完成超200架次飛行,正朝著2027年在2座至3座城市推出示范運行方案的目標邁進,全力構建“大灣區40分鐘生活圈”?!按舜瘟料嗳\會的飛行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技術,均經過賽事場景的嚴苛驗證。目前我們已參與南沙全空間無人體系超級場景建設,推動自動駕駛、低空出行等技術從‘賽事應用’向‘城市服務’轉化,助力廣州打造未來出行全球示范?!睆V汽集團品牌公關部負責人陳艷梅說。
廣州市科學技術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亮相全運會的一系列技術不僅是服務賽事,更是廣州布局智能無人系統、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的長遠考量。在智能無人系統領域,廣州將依托億航智能、文遠知行、廣汽埃安等企業構筑的先發優勢,面向未來出行、無人工廠等場景,加快南沙、番禺及海心沙等區域開展未來出行場景落地,打造全空間智能無人體系。
一場體育盛會,為觀察城市未來發展提供了一個窗口。正如中山大學附屬中學教師張小華的感言:“全運體驗讓我深信,科技正深刻改變城市生活。我為灣區品牌與科技自豪,對這片熱土的未來充滿信心。”
一審:何嘉雯
二審:蔡曉璐
三審:巫洪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