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將歲末,不知不覺中
2024年的“進度條”已經接近尾聲
從春和景明,到夏日繁花
再到秋結碩果
時光流轉中的河源大地風光無限
而比季節更迭還要動人的
是全市上下只爭朝夕、奮楫篤行
的奮斗場景
前三季度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拉高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4個百分點
81個高校與各縣區合作項目已完工,158個建筑業企業結對幫扶鄉鎮合作項目正加快推進
林分優化面積完成量全省第一,新造林撫育完成量全省第一,森林撫育完成量全省第三
完成房屋改造提升超過11300棟,“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培育按下“美顏鍵”
……
今年以來,河源堅持以“頭號工程”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實施,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38”具體安排,全面統籌縣的優勢、鎮的特點、村的資源,聚焦承接產業轉移、壯大縣域經濟、加強鄉鎮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重點,科學謀劃項目、抓好工作落實,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描繪出一幅產業興旺、景美人和、協調發展的幸福畫卷。
堅持制造業當家
夯實縣域發展“家底”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江東新區的河源市信大石英電器有限公司,只見生產車間一派繁忙,組裝、檢測、包裝……經過一系列工序,一臺臺取暖設備包裝入庫,即將發往歐美市場。在剛剛結束的第136屆廣交會上,該公司拿下了近1250萬美元的訂單。隨著凜冬的到來,該公司的取暖設備正成為越來越多歐美家庭的御寒“神器”。
信大石英電器有限公司的火熱生產場景是河源制造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今年以來,河源把發展制造業作為推進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加力提速推進產業園區建設,促進產業轉型發展。截至目前,河源市省級產業園區已實現五縣二區全覆蓋,為全市工業發展提供了更好的依托載體。
當今世界,無論是小到行業進步,還是大到區域發展,做長做強做大產業鏈條,都是有力的抓手、有效的路徑。近年來,河源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延鏈、補鏈、強鏈,進一步提高產業發展的韌性。目前,河源已形成了以河源國家高新區為主陣地,源城、龍川、江東新區等縣區多點發展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局面;河源國家高新區成功獲評食品飲料及水經濟特色產業園,還入選了全省首批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縣(區);河源國家高新區、東源產業園、源城產業園、龍川產業園已分別成為我省重要的機械與模具、先進材料、電子元器件、顯示器件產業基地,紫金產業園、連平產業園在培育新電子、新材料、醫藥制藥等產業集群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以一點一線突破帶動全面發展,河源正加快構建千億級電子信息和百億級水飲料及食品、先進材料、機械與模具等“1+3”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家底”更加厚實。
河源國家高新區集聚了農夫山泉、今麥郎飲品、華潤怡寶、白象食品、紫泉飲料等頭部企業,水飲料及食品產業的產業規模和產業聚集度不斷提升。肖斌 攝
數據是最好的佐證: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拉高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4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增加值104.82億元,增長超7.0%,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個百分點??梢哉f,制造業已經成為河源經濟發展的最重要支撐。
聚力做旺城鎮
激活鎮域發展動能
城鎮是連接城鄉的橋梁,也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在“百千萬工程”的推動下,全市各鎮扎實開展強鎮賦能行動,不斷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的節點功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點”上開花、“帶”上出彩,助力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朝著更高水平、更高質量邁進。
“沒事在這里走走,看看花、看看樹,心情蠻好,政府把好事辦到了我們老百姓的心坎里……”今年10月,燈塔鎮綠美生態小公園新建完成并正式對外開放,讓當地群眾又多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小公園內的四角涼亭命名“同心亭”,旨在打造燈塔首個“同心同向同發力·共建共享百千萬”的窗口和門戶。
鎮作為連接城市與農村的紐帶,其活躍程度直接關系到全縣的活力。河源擁有廣闊的城鄉空間和獨特的“趁墟”市井文化,蘊藏著極大的潛能。今年暑假啟動的連平縣內莞鎮“趣莞集”項目便是一個生動的例證,該項目依托古樹公園、一河兩岸資源稟賦及閑置用地,先后推出“趣莞集”營地夜市嘉年華活動、“趣莞集”特色游船活動,吸引游客超過10萬人次,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約3萬元,成為內莞鎮點燃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除此之外,從年初延續至今的2024年河美共贏籃球聯賽,也為各鄉鎮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商機。各鄉鎮以賽事運營為契機,積極推動“籃球+文旅”產業蓬勃發展,進一步釋放多層次、多元化的消費需求,為推進城鄉融合、鎮域發展、聯城帶村、聯農富農作出了有益探索。
今年以來,河源還積極開展“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雙百行動”“百會助百鎮”等行動,引導高校、企業等深度參與“百千萬工程”。廣東工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第一批10所高校與各縣區謀劃的89個項目已完成81個;建筑業企業結對幫扶鄉鎮,開展了158個合作項目。如今,各鄉鎮正努力在“百千萬工程”這個賽場上大展拳腳、干出成績,共同推動河源鄉鎮的興旺與發展人氣的匯聚。
壯大特色產業
助力典型鎮村培育
時下,正值百香果收獲季節,走進和平縣大壩鎮水背村百香果種植基地,只見成片的百香果綠意盎然,翠綠的藤蔓爬滿棚架,圓潤飽滿的百香果綴滿枝頭,微風吹過,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果香。果農們忙碌地穿梭于一排排百香果藤架間,認真挑選著成熟的百香果,經過分揀、打包、裝箱后發往全國各地。
水背村百香果是河源做強特色產業、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的一個縮影。在推進實施“百千萬工程”過程中,河源突出特色發展,積極培育鎮村優勢產業,聚焦“一糧二茶三佳果”等特色產業,加大資源整合和延鏈補鏈強鏈力度,推進綜合產值超100億元的生態畜禽和超50億元的絲苗米、油茶、茶葉產業的“1+3”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發展,高質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近年來,全市18個省級現代產業園加快提質擴容,實現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全面覆蓋;“河源米粉+”品類矩陣更加豐富,建成全省產能最大的米粉、腐竹生產基地,發布《河源米粉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叢書》;“和平獼猴桃”成為河源第3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龍川山茶油”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識保護產品;陸續創建國家油茶產業發展重點縣3個(東源、和平、龍川);紫金縣被評為“中國茶葉百強縣”,紫金蟬茶成為廣東三大名茶之一,“東源仙湖茶”“康禾茶”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不僅如此,各縣區還以鄉村休閑旅游業為重點,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文化,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研學、農耕體驗等鄉村旅游業態,激活鄉村振興“微動力源”,帶動鎮域旅游業快速發展,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振興是“百千萬工程”實施的基礎和關鍵,只有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發展,才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河源市60個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中,有40個典型村發展農業產業、20個典型村發展農文旅產業。休閑農業、農文旅融合發展等新產業新業態的培育,有力地推進了產村融合,實現了產業強村。在省實地核查中,全市60個典型村有55個獲評“好”等次。
發展之路沒有終點,只有新的更高起點。接下來,河源將繼續緊扣省委“1310”具體部署,圍繞市委“138”具體安排,順勢而為、精準施策,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和氣概推進“百千萬工程”,持續抓好典型縣鎮村建設,為我省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探索出更多的河源經驗,推動河源加快實現綠色崛起。
一審:田靜雯
二審:蔡曉璐
三審:巫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