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河源大擂臺》龍川縣佗城鎮佳派村
【導語】
觀眾朋友,大家好,我是胡瓊,歡迎收看《鄉村振興河源大擂臺》,本期節目我們將走進龍川縣佗城鎮佳派村。佳派村以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五大振興理念為指導,打造出 “佳派八景”。從“貧困村”轉變為富強村,從治理薄弱村轉變為省級示范村、標桿村,從落后村轉變為美麗新村,佳派村是如何實現華麗轉身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探村主持人 胡瓊】
剛剛我拿到編導的一張很神秘的任務卡啊,今天我們要前往的是龍川縣佗城鎮的佳派村,那在我們今天的探村之旅當中呢,我需要尋找的是佳派八景,并順利找到他們的接頭人,拿到下一站的線索卡,最終完成為佳派村的任務,好的,現在我們要出發了,走吧!
字幕:佳派村,2017年獲得河源市文明村;
佳派村,2019年獲得廣東省衛生村;
該村以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五大振興理念為指導,打造出“佳派八景”。
字幕:佳派八景之一:驛站流芳(廁所革命)
佳派村:公廁有五個,整村全部完成了廁所的改革。
【探村主持人 胡瓊】
現在我就來到了佳派村,那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我身后,這個非常別致的家庭小院,而且我放眼望去啊,這條幾百米的柏油路是非常的干凈整潔,給我們呈現出了一幅非常漂亮的村居圖,可以看得出來,佳派村的村民的幸福指數是非常的高,那今天,我可是帶著任務來的,那我第一站的線索,就在我手上這個信封里面,先打開看一看,驛站流芳,看看圖片,這個場景好像特別的眼熟啊,這不是在我的斜前方嗎?這個非常別致的小院落,那我來到這里也是人生地不熟的,當然要找到我們今天的領頭人第一書記了,我看前面這個小院落是非常的熱鬧,進去看一看。
【探村主持人 胡瓊】
好像有人在直播,您好,打擾了各位,請問哪位是我們佳派村的第一書記呢?
【省中小企業局副局長 龍川縣佗城鎮佳派村駐村第一書記 譚杰斌】
你好啊,我是第一書記書記譚杰斌!哦,您好,您好!我們正在做一場農產品的直播帶貨活動,這個也是為了響應國家跟省的這個號召部署,因為消費扶貧啊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這些年呢,我們佳派很多的農產品,我們都通過直播帶貨的這種形式,讓他們這個銷售渠道打通它,既能夠增加他們的收入,解決他們的收入的來源。也是脫貧的主要一個的渠道,村口是一個村的門面,也是一個形象的代表,我覺得這個地方這個四通八達啊,也是一個人流比較集聚的地方,你看我們先給你介紹第一景,你看這有個牌,佳派驛站。
【駐村第一書記 譚杰斌】
驛站呢,是古代的時候官員傳送文書啊,軍事情報,在中途換馬、休息或注水的地方,用驛站呢,就說明這個地方以前就是一個古村落,那么這邊呢,我們看到這里有一個游客廣場,大家可以停留休息的地方,那旁邊我們還做了一個公共廁所,公廁革命是我們鄉村振興里面的一個重要內容,佳派村現在是407戶,1922人,這400多戶啊,全部完成的廁所的改革,100%的達標。類似這樣的公廁有四五個,這是其中之一!平時這個過路很多車輛、行人到這個地方來看到我們有這么個驛站就停下來上上洗手間呀、喝杯茶、繼續趕路,體現出一種開放跟包容!
【探村主持人 胡瓊】
那怎么讓一個村里的公廁保持這么干凈呢?
【駐村第一書記 譚杰斌】
我們有5個清潔工,每天他們都會在這里來搞衛生,保持每天佳派村進來都是干干凈凈的。
【探村主持人 胡瓊】
我發現這個公廁設置的非常貼心啊,不僅配備了洗手液,還有紙巾,而且我剛剛在廁所里面呢,沒有聞到任何的異味,而且地面上也沒有任何的污漬,可以看得出環保人員是多么的細心啊,我們路過的一些司機,還有游客,還有這些村民幸福指數一定是非常高的。
【駐村第一書記 譚杰斌】
我想下來讓我們去找尋找第二個景。
【探村主持人 胡瓊】
第二線索應該是在您手上,學堂飛夢,那一定是我們學校有關系的。
字幕:佳派八景之二:學堂飛夢
【探村主持人 胡瓊】
那這個就是我們的佳派小學 。
【駐村第一書記 譚杰斌】
對,你看上面,愛國、包容、開拓、創新。
【現場聲】優服務、強組織
【龍川縣佗城鎮佳派小學校長 黃國財】
佳派治,孩子們,你們是佳派的未來。
【駐村第一書記 譚杰斌】
這是我們佳派小學的黃國財校長!
【探村主持人 胡瓊】
黃校長,您好!
【龍川縣佗城鎮佳派小學校長 黃國財】
佳派小學規模雖然很小,但是可是出了北大生的哦,我們學??梢哉f是搭乘了那個鄉村振興的這個快車吧,首先我們看得到的,外立面全都是新的,跑道重新刷過油漆,教室里面呢,有多媒體教務平臺,還加裝了空調,孩子們上課的環境應該說是數一數二數的,幫扶單位給我們帶來了更大的一個文化大餐,給孩子們帶來了夏令營活動。
【探村主持人 胡瓊】
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呢,還增加了很強的師資力量啊,讓我們農村小學的這個學習資源與城市孩子處于同一個水平線上面的,也給我們佳派小學的學子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第三站,這個線索一定是在校長手里吧,對,佗湖泛光,想想就風景優美啊。
字幕: “四小園”建設
佳派村: “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共21處。
【探村主持人 胡瓊】
書記,我發現這一路走來村道很干凈,而且是一步一景,處處都是景,而且我看到這些很多籬笆圍起來的,小菜園、小果園,這都是村里統一規劃建設的嗎?
【駐村第一書記 譚杰斌】
是的,這一塊我們用一個詞叫四小園建設,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小公園,除了村口,我們看到一個小公園,也是小果園,一路也會看到整個村子的四小園建設的情況,那么我們村呢,也是結合三清三拆,結合危房改造推進這塊建設,現在整個村子已經打造的四小園有21處,你看我們現在來到這個地方,是村民自發改造的,四小園一個點。
【探村主持人 胡瓊】
就是說村民是自費的?
【駐村第一書記 譚杰斌】
對對對,這是我們的村民村民葛帥哥。
【探村主持人 胡瓊】
你好,葛帥哥,這個青菜長得很茁壯啊,特別茂密
【村民 葛群英】
政府推行那個整治鄉村、美麗鄉村,我們也響應那個政府的號召,門前門后的衛生啊、綠化什么東西搞好,作為村民,我們也感覺心里面很舒服,
【探村主持人 胡瓊】
真是為我們村民的這個行為點贊啊,書記,我們下一站是不是還是要去到我們剛剛的佗湖泛光!
字幕:佳派八景之三:佗湖泛光(產業發展)
佳派村:光伏發電項目總共投資813萬,是龍川最大光伏發電站,每年能夠為村集體帶來將近收入100萬。
【駐村第一書記 譚杰斌】
實際上這里有37畝,很大的一個水面,這個地方也是佳派村的一個鄉愁點,在外地的鄉親回來的時候遠遠就能看到這么大的水面就是到家了,所以我們看到名字佗湖泛光,光既是光芒也是光伏,現在我們可以上百壽閣,最佳打卡點。
【探村主持人 胡瓊】
上到觀景臺非常的壯觀,這也是我第一次這么近距離的接觸光伏發電站,幾百根水泥柱,上面還有明晃晃的鏡子,而且這個角度看村里的風景,真是一覽無余,劉處長,您好!
【省工信廳節能處副處長 駐佳派村工作隊隊員 劉輝】
大家看到這個光伏發電站是我們村的這個三大支柱產業其中之一,產業也是我們這個鄉村振興當中,作為產業振興是放在首位,那么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光伏發電項目呢,我們總共投資是813萬啊,裝機容量1000千瓦,這個項目的規模在這個龍川縣村一級集中電站里面是最大的,而且在我們省級機關的這個扶貧光伏發電項目里面,也是首屈一指,那么我們現在的這個光伏發電項目呢,能夠每年為我們村集體帶來收入將近100萬,收益主要用于幫扶我們的貧困戶,那么我們貧困戶收入從這個光伏發電收益高的可以達一萬多,而且我們這個光伏發電還有幾個特點,一個是漁光互補,我們上面發電,下面養魚,節能、環保、生態!
【探村主持人 胡瓊】
真的是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啊。
字幕:佳派八景之四:臥龍詠牧(產業發展)
佳派村:肉牛養殖項目投入將近600萬元,引進了瑞士產的西門達爾,每年能夠為村集體帶來收入將近30萬。
【省工信廳節能處副處長 駐佳派村工作隊隊員 劉輝】
現在我們佳派村的另外一個特色產業就在我手上了。
【探村主持人 胡瓊】
第四站,臥龍詠牧。
【省工信廳節能處副處長 駐佳派村工作隊隊員 劉輝】
這片田野的遠處就是我們佳派村的肉牛養殖項目,那么我們佳派村的這個傳統的這個產業就是種植產業,那么我們扶貧工作隊到了以后,發現一個是農民的收入非常的低,產值非常的低,我們就建了這個肉牛養殖項目,這個項目呢,投入將近600萬元,引進了這個瑞士產的西門達爾,養殖規模達到了200多頭,現在每一年呢,能夠為我們村集體年均增加收入30余萬元,每年能夠為我們每一位貧困戶增加1000多元的這個人均的收入,通過我們的特色養殖種植項目,達到我們一二三產融合,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實行長效機制,振興我們這個佳派村的產業。
【村民 黃金歡】
種牧草,人均收入一年有10多萬。
【探村主持人 胡瓊】
看大哥笑的那么開心,現應該是早日都過上了這個小康生活
【村民 黃金歡】
各個都想。
【探村主持人 胡瓊】
大哥,那我想我的下一站的線索是不是在你身上啊。
【村民 黃金歡】
大家想知道不。
【探村主持人 胡瓊】
佳派八景之信園唱霞!
字幕:佳派八景之五:信園唱霞(農房管控風貌提升)
佳派村:外立面改造了42棟房屋,面積約20000平方米,拆除危舊房138間、17041平方米,改造貧困戶住房9戶。
【探村主持人 胡瓊】
書記,我發現我們已經找到了信園樓這個地方了。
【駐村第一書記 譚杰斌】
對,文化生活館。這個信園樓,我們在一樓,我們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室,二樓是小朋友的文化活動室,這個建筑呢,也是一個客家民居的一個風貌提升的一個點,我們是按照客家的建筑風格重新改造,我們還說,一村一品,這個品當然講農產品什么都好,我也想我們在每個村圍繞這個村的生命力,這個生命力更衍生在內涵里面,就是它的文化,希望我們佳派村能夠有以誠信為本,要守信用,這是立之本!
【小朋友】
吾佳派,佗城西;東江畔,山水碧;交通暢,天下熙,天下熙。
【探村主持人 胡瓊】
喔,掌聲送給你們,我都忍不住哼唱起來了,歌聲太優美了,小朋友在這里玩得開不開心?
【小朋友】開心
【探村主持人 胡瓊】
小朋友的笑容是不會騙人的,特別純真可愛,我想我的下一站線索卡是不是在你們身上呀。好嘞,我的下一站線索卡小朋友就給到我了,三塘嘆月!
字幕:佳派八景之六:三塘嘆月(垃圾及污水治理)
佳派村:新建18個環保垃圾屋、2個污水處理點。
【駐村第一書記 譚杰斌】
三塘實際上就是三個池塘,原來這個地方啊,就臟亂差的地方,村民啊,倒垃圾,淤泥堆積啊,而且呢,在這個旁邊呢,我們村里的一些這個賣豬肉的,非常凌亂,每天早上賣完豬肉,就亂扔在這里,很不美觀,也不衛生,那么這些年呢,我們看到這種實際上做了很大的改變,就是在生態環境方面,垃圾跟污水處理,實際上我們村里布置了有十七八個垃圾屋,讓村民都能夠比較方便的回收跟處理,包括污水的處理,你現在看到這個水非常之清。
【探村主持人 胡瓊】
難以想象您剛剛說的,臟亂差的一個村子變成現在煥然一新的佳派村!前面有位大叔,還在辛勤的勞動呢,過去打個招呼吧。
【探村主持人 胡瓊】
大叔 您好!請問您今年多大了。
【保潔員 黎金標】
今年70多了。
【探村主持人 胡瓊】
您還在一線做保潔工作啊。
【保潔員 黎金標】
以前做過,現在還要做。
【探村主持人 胡瓊】
還要做?為什么還要做呢?
【保潔員 黎金標】
因為高興呀,為家鄉清潔衛生貢獻一些力量。
【探村主持人 胡瓊】
佳派村如此美麗的村容村貌,當然離不開村里的政策,還離不開村民的團結,還有我們保潔員人的辛勤付出。阿叔,我已經看到您身上有我下一站的線索了,佳派八景之古榕尋根!
字幕:佳派八景之七:古榕尋根
【探村主持人 胡瓊】
古榕尋根,這個老古樹真的非常的壯觀,崢嶸枝干,而且是姿態萬千,一片綠意蔥蔥的映入我們眼前。
【駐村第一書記 譚杰斌】
我們說古榕尋根,這個根也是文化的根源,包括我們在古井的地方,古井每年的七月初七,全村的村民都會這里舀一勺水,回到家里去,把這個傳統文化傳承,枝葉繁茂,衍衍生息不斷,把佳派文化、客家文化傳承下去!
【探村主持人 胡瓊】
下一站線索在哪里呢,哦,在大叔手上!關鍵詞叫中心聚力!
字幕:佳派八景之八:中心聚力(黨群服務中心)
2015年到2020年,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1萬多元增長到109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6980元增長到25386元,2019年底,貧困戶退出和貧困村出列標準全部達標。
【探村主持人 胡瓊】
書記,這個線索也太明顯了吧,永遠跟黨,黨群服務中心 。
【駐村第一書記 譚杰斌】
這里實際就是佳派村的,我講的是一個核心的地帶,其實這個地方是佳派村最熱鬧的地方,尤其是晚上,我們看到籃球場那邊,男孩子們在那邊打球,這個女同胞們在這跳廣場舞,你能在這里感受到新農村,我們講的這個中心聚力,因為這個力,就是組織給予我們的力量,我們從總書記講到的,我們從脫貧攻堅戰到下來的鄉村振興戰略,給我們很多的指示跟指引,我們下來會一步步把這些決策部署落實好,所以我們說中國夢非常之遠大,但是落腳在佳派村,就是扎扎實實的一個點,我們作為駐村干部,作為省工信廳的工作隊我們會用心、用力、用情把這項工作做好。
【探村主持人 胡瓊】
那我也祝愿佳派村在村兩委班子領導下,越來越好,那我們一起為佳派村打call吧。
打CALL環節:
1.打call:(村)
無奮斗、不佳派,我為佳派村打call。
2.打call:縣(區)委書記為柘陂打call
黃海生 龍川縣委書記
佳派村坐落于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龍川縣佗城鎮。佳派,絕佳氣派,至善至美。佳派之美在于生態美、村容美、鄉風美,奮斗美,醉美佳景,自成一派,我為佳派村打call!
【尾口播】
公園庭院式古村落,既有現代的繁華,又有古村之樸素,一幅幅詩情畫意的水墨村居圖,讓人賞心悅目,嘆為觀止?!凹雅砂司啊睘橥七M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脫貧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編者:陳欣 胡瓊 黃柯盛
《鄉村振興河源大擂臺》連平縣忠信鎮柘陂村
【導語】
觀眾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收看《鄉村振興河源大擂臺》,我是主持人曉璐,本期節目我們將帶大家走進連平縣忠信鎮柘陂村。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深圳市南山區委政法委、區人力資源局、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的鼎力幫扶下,柘陂村立足紅色資源,積極創建“紅色柘陂·勇當先鋒”黨建示范品牌,充分發揮“紅色引擎”的推進作用,較好地實現了“黨建強、人心聚、產業旺、鄉村美”的目標,這個昔日的省定貧困村實現了美麗嬗變。
【主持人現場】
曉璐:今天我們鄉村振興河源大擂臺節目,走進的就是連平縣忠信鎮柘陂村,柘陂村它是一個省定貧困村,同時也是全省60個“紅色村”黨建示范工程重點建設村之一,那么經過近些年的快速發展,它們也是從一個省定貧困村,走向了快速發展的蛻變,究竟它們是怎么做到的,我們下面就要去找村里的黨建指導員,來給我們講一講。
【字幕】
柘陂村位于連平縣忠信鎮南端,位于燈塔盆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范圍內。
全村總面積12.2平方公里,下轄11個自然村,共有908戶4388人。
【現場】人物:葉慧星 連平縣忠信鎮柘陂村黨建指導員 鄉村振興工作組長
曉璐:葉指導員,你好。
葉指導員:曉璐,歡迎你的到來,村書記就正在精心打扮中,說等會給你個驚喜(這樣嗎),所以先由我帶你,了解一下我們村的紅色文化。
曉璐:我沒想到來到咱們柘陂村還有驚喜。
葉指導員:待會你就知道了。
曉璐:好,非常期待。
【字幕】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葉指導員:曉璐,我們村是革命老區村,這里是我們村的一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這個是華南小學黨組織活動舊址,已經有90多年的歷史,以前這里是吳氏的祖祠,后來村民貢獻出來做了小學,也成為了地下黨組織的一個活動據點,這幾年省市縣撥了款,村民也獻出了自家的地,這里得到了修繕和擴建,有了嶄新的面貌。
曉璐:一走進紅色文化的基地,我就感覺非常有紅色文化的底蘊,特別是我看這個墻繪,非常有咱們柘陂村的一個特色,你看會將這個紅色文化,還有黨建知識都印在這個墻上。
【字幕】農房管控風貌提升
葉指導員:對的,到去年年底,我們通過整合扶貧,還有鄉村振興、移民村的幫扶資金,對村道硬底化做了30多公里,安裝路燈712盞,拆除危、舊、棄房1000多間近4萬平方米,還有改造外立面也做了45棟。
曉璐:我看這里有一個石像,這石像是?
葉指導員:這位是我們連平縣第一任縣委書記,鄧基,他在1943年到1949年期間,就在我們華南小學以教書為掩護,從事中共地下黨的工作,直到我們忠信解放。
曉璐:是一位革命勇士。(是)
葉指導員:我們到那里面看看吧。(好)
葉指導員:這個是我們革命舊址,當時的進步人士在這里以教書為掩護,進行地下革命工作的一個情景再現,這里面都是按當時的真實情景做一個陳設的,都是本村的一些地下黨組織組織一些活動的圖片。
【字幕】連平縣革命斗爭史展覽館
葉指導員:每年的7月1日建黨紀念日前后,市縣很多單位跟部門都過來追尋我們的紅色印記,重溫入黨誓詞。
【字幕】柘陂村紅色文化廣場
【現場】
葉指導員:這是我們的紅色文化廣場,那邊也安裝了健身器材,晚上有很多村民在這里跳廣場舞的。
曉璐:我聽那邊好像有歌聲是嗎。
葉指導員:那是我們小學的學生在唱校歌。
曉璐:我看那寫著華南小學,我們剛來的時候不是已經到了一個華南小學參觀一下?
【字幕】農房管控風貌提升
鄉村捐資50萬元建造新的華南小學。
【現場】
葉指導員:剛那邊是我們華南小學的舊址,在1965年已經遷到這邊來了,鄉賢通過捐資建造了新的學校,去年我們也做了外立面的改造,加了一些紅色元素在上面。
曉璐:紅色基因 薪火相傳(是的)。那他們唱的這首歌曲是什么時候創作的。
葉指導員:創作于上世紀四十年代,到現在有七十多年了。
曉璐:那是很久了。
葉指導員:是,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學生。
曉璐:那我們過去看一看吧。(好的)
【現場唱歌聲】
(頑強戰斗,把我們練成鐵一般戰士,來創造新的社會,新的柘陂... ...)
【現場】
曉璐:同學們你們太棒了,給自己一點掌聲好嗎。
葉指導員:曉璐,介紹一下,這是我們學校的老師,負責教學生唱校歌的,黃老師。
曉璐:黃老師,你好,我從很遠處就聽到你們歌聲了,非常好聽,而且非常振奮人心。
黃秋娜(老師):我們這首校歌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不單是一首革命的歌曲,它更是一首激勵學生學習,奮斗的動力歌曲,所有入學的新生,都要學唱這首校歌。
【字幕】黨群服務中心
【現場】
葉指導員:曉璐,這是我們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曉璐:還有這樣一個地方。
葉指導員:里面打造有舞蹈室、健身室,還有棋牌室、閱覽室等眾多的功能場所。
曉璐:我覺得特別好這個地方,就是通過大家的興趣愛好,把大家聚集在這里,不僅能夠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又能增進我們村民之間的感情,而最重要的還能幫助我們文化振興。
【轉場】
【現場】人物:吳志浪 連平縣忠信鎮柘陂村黨總支部書記 村委會主任
曉璐:你好,書記。
書記:我們跳支舞吧。
曉璐:跟你們一起跳舞是嗎。
(現場跳舞畫面)
曉璐:書記,沒有想到男士也會跳舞,而且你還跳的挺不錯的。
書記:偶然跟她們學一下的,晚上沒事的話,就跑到廣場看她們跳舞。
曉璐:是嗎,也就學會了,老師覺得呢。
黃玉霞(村民):跳得很好,書記,舞技有進步。
曉璐:有進步了。
黃玉霞(村民):村里建設了這個活動中心,我們都很喜歡跳舞、打球的,我們天天來這里做運動,這里就像我們第二個家一樣,天天來這里報到。
書記:只要你們喜歡的話,我們村兩委會加大這個文化室的投入,把這個功能做的更好,曉璐,我帶你去我們村走下。
曉璐:好。
【字幕】“四小園”建設
柘陂村目前已建成“四小園”132個,總面積約1.01萬平方米。
【現場】
曉璐:書記,我剛剛一路走過來,發現我們柘陂村家家戶戶,好像都有這種小菜園,自己的小果園 。
書記:是啊,我們村三清三拆的時候,拆了有很多地方,把地方弄出來之后,他們就去規劃,建成了有一百多個吧。
曉璐:剛剛從我們村的公廁出來,我感覺衛生還是保持得比較干凈,而且配套設施也相對是比較齊全。
【字幕】廁所革命
公廁設立了公益性管護崗位2個,聘請2名村民進行日常清潔管理,全村實現了無害化衛生戶廁,覆蓋率達100%。
【現場】
書記:我們村建了有2個公廁,我們公廁是有日常保潔的,衛生制度全部是上墻的。
曉璐:說到這個衛生環境,我想了解一下咱們村里的這個污水,還有垃圾(處理)都是怎么做的。
書記:污水處理這塊,我們也是通過那個管網,排到化糞池,全部是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我們村也有標準的垃圾桶,這個廣場跟紅色村這一塊,我們也是每天有人保潔的。
【字幕】垃圾和污水治理
柘陂村建造污水處理池5個,鋪設污水處理管道18公里,聘請11名保潔員,負責全村衛生環境美化,實行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城鄉垃圾一體化運轉模式。
【現場】
曉璐:你好,我想了解一下咱們村是不是基本上都能保持現在衛生的干凈整潔。
張秋瓊(村民):是,現在這個衛生搞得挺好的,比以前好多了,以前好多垃圾都沒有人掃的,現在天天都有人掃,個個都是很愛干凈。(愛自己的家)是,我對這個環境衛生,我十分滿意。
曉璐:看來我們的村民對咱們村里這個衛生環境方面的工作,還是相對比較滿意和欣慰的。
書記:我們也要爭當標兵示范村,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字幕】產業發展
柘陂村推進特色扶貧產業,發展“一村多品”助增收,持續打造“紅黑紫”(紅玫瑰、黑蒜、紫珠)主導產業鏈,目前,大蒜種植規模已達到200多畝。
【現場】人物:劉常平 連平縣忠信鎮柘陂村駐村第一書記 扶貧工作隊長
書記:這是我們(深圳市)南山區駐村的第一書記,這大蒜也是他一手去策劃去推動的,對這片大蒜比較熟悉,讓他給你介紹下。
曉璐:我看我們這個蒜,長勢還是挺好的,那這個帶來的村集體收益大概是多少呢?
劉常平:現在每年每畝的收益是6000元左右,種植戶人均增收有3428元,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然后我們這里還有專門的扶貧車間,由河源忠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專門進行黑蒜深加工,我現在帶你去看看。
曉璐:好啊,我們去了解一下黑蒜的生產過程。
劉常平:曉璐,這是我們黑蒜加工的地方,然后這位是我們這個公司的負責人,溫總,溫東岸。
溫東岸(河源忠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歡迎美女主持。
劉常平:我們幫扶單位引進以來,吸納了當地貧困戶就近就業,帶動村民擴大種植,而且實行保底收購,截至去年底,柘陂村黑蒜收益已達到15萬元。
曉璐:那看來黑蒜還是幫我們柘陂村的村民,起到一個很大的脫貧作用。
劉常平:是,這個黑蒜的深加工,它的附加值就比一般的農作物高很多,它的效益就會好很多。
溫東岸:這是我們的發酵機,這臺機一個月是可以做9噸,這里的村民家家戶戶都會種大蒜,我們就去收購回來,然后放到冷庫里。
曉璐:那可以帶我們一起參觀下。
溫東岸:好,這邊請。
【轉場】
【現場】
溫東岸:這是我們扶貧車間,就是在這里做黑蒜的分揀、包裝,還有貼標的一個服務,服務好以后就送到市場去銷售,所以我們企業的效益好了,他們的收入高了,村里的分紅也有了,就說用產業來促進鄉村振興的發展。
曉璐:你們是什么時候來這邊開始上班的?
吳國勇(村民:)是去年來這里(務工),收入穩定一點,增加了收入,一般到手3000多塊錢,以前在家工作沒那么順心,現在在這里做收入穩定一點。
曉璐:對 踏實一點。
溫東岸:這就是我們扶貧車間生產的黑蒜,請你們嘗一下。
曉璐:感覺它挺軟的(對),吃起來有一點酸酸甜甜的感覺,說實話,我是特別喜歡喝黑蒜湯的,但是生吃這個黑蒜我是第一次。
溫東岸:黑蒜是對人體非常好的,像你這么漂亮,越吃越漂亮,它對人體是非常健康的一個食材。
曉璐:這個市場售價能不能給我們透露下?
溫東岸:像這種好的品質我們一般賣80多(元),一箱2罐,中秋春節賣得非常火,所以的話,我們接下來未來三年,我們也會把廠區擴大,可能會擴大十倍左右,力爭成為全國最大的黑蒜加工廠。
曉璐:我覺得黑蒜這么好吃,然后營養價值又這么高,我覺得它一定能成為你們柘陂村的致富果。
【字幕】產業發展
蒹葭蒼村,恒大集團援建連平縣鄉村振興示范區項目。
【現場】
劉常平:這里是我們村的一個農旅一體化的產業園區。
曉璐:這個園區叫“蒹葭蒼村”。
劉常平:對,這就是希望寓意,我們河源連平的農旅一體化,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能夠
繁榮茂盛,就跟蒹葭一樣。
曉璐:就是欣欣向榮的意思 (是)我沒有想到我們柘陂村,竟然還有這么美的一個地方,感覺我們像是闖入了一個世外桃源。
劉常平:是,我給你正式介紹一下,這里是我們恒大集團援建的鄉村振興示范區,這里占地2648畝,全部位于我們村,這個項目給我們村的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租地收入,我們村有一百來個村民在這里務工,有三到四年的時間,所以還帶來了很大的務工收入,這個項目正式運營之后,它會有很多的產業分紅之類的,會給我們村帶來很大的收益,現在你看到的這些,這是我們的民宿,然后每一套里面用合院的設計,適合一家人居住,到時正式運營之后,廣東珠三角地區還有河源,以及這周邊的所有人,都可以來這邊進行周末度假。
【字幕】產業發展
目前已投資5.85億元,建設美麗鄉村、生態旅游觀光和現代農業產業園三大板塊。
【現場】
劉常平:旅游最重要的是交通,這里就是隔了個忠信收費站,只有五百米,從河源市區或者珠三角過來,(特別方便是不是)對,從珠三角過來也就兩到三小時的車程,從河源市區過來只有一個小時,然后我們現在看到中心區域,這一棟最大的樓,這是以后運營之后,農旅公司的辦公區域,就是大家一體化的一站式服務,所有的人來這里都可以在這里解決事情,然后還有電商服務站,到時候我們會有一些水培蔬菜、新鮮的水果,還有冷鏈的物流,都可以在這里直接下單,就可以配送出去了。
【字幕】產業發展
自2016年來,柘陂村共投入扶貧、鄉村振興資金3300萬元,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從2015年的3000多元穩定躍升到18000元左右,村集體收入從2015年的4萬元提高到2020年的519萬元。
【現場】
劉常平:曉璐,這里就是我們的百畝花海,目前剛種植了美人蕉、紅玫瑰、三角梅,還有油菜花,到時春暖花開的時候,這里都會五顏六色,景色非常豐富。
曉璐:聽你這樣一描述,我感覺非常的期待。
劉常平:這里就是鄉村振興的示范區,就是要打造美麗新村。
CALL環節:
1.打call:(村)
紅色熱土,幸福柘陂,我為柘陂打call。
2.打call:縣(區)委書記為柘陂打call
陳賢亮 連平縣委書記
傳承紅色基因,聚力鄉村振興,這里區位優勢好、田園風光好,是投資熱土、產業重地,歡迎來到柘陂村,追尋紅色足跡,汲取紅色精神,可以住民宿、賞花海、品黑蒜,紅色熱土、活力柘陂,我為柘陂村打call。
編者:邵彤 楊潔瓊 蔡曉璐 黃柯盛
2021年度廣東省廣播影視獎參評作品推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