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聲帶:
接下來您將收聽到的是河源首檔全媒體健康養生節目——活出健康!
傳播正確健康知識,關注您所關心的健康話題,邀請權威名醫,打造河源首檔全媒體健康互動節目,《活出健康》每周二上午9點半河源電臺綜合廣播、智慧河源APP同步直播?!痘畛鼋】怠贰槐究陕牽煽吹摹敖】等珪?!
正文:
主持人:各位聽眾、各位網友大家好,這里是河源首檔全媒體健康互動節目《活出健康》,我是主持人焦洋。我們的節目正在通過FM91.1河源電臺新聞綜合廣播、智慧河源APP音視頻同步直播,歡迎收聽收看!
那么《活出健康》節目由河源市衛生健康局主辦,河源廣播電視臺聯合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積極參與,那么在每期的節目當中我們都會圍繞一個健康養生的主題,致力于做咱們老百姓身邊可聽可看的“健康全書”。
前兩天也就是10月10號是世界精神衛生日,那么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物質需求滿足之后,那么大家對于精神需求也日益劇增,強大的社會壓力和緊張的生活節奏影響著大家的心理健康,那么抑郁焦慮等問題也成為了都市生活人的一種常態。所以說今天的《活出健康》我們呼應共同來關注大家的心理健康。
節目開始首先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今天來到節目當中的兩位上線的醫生分別是河源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精神科主任醫師、中級心理治療師楊燕,歡迎您!河源市精神衛生中心醫務科主任、精神科副主任醫師王世財,歡迎您!
那么如果說大家是在關注我們的節目,您是通過智慧河源APP的視頻鏈接來關注我們的節目直播呢,也可以通過在線留言的方式來與我們今天的兩位嘉賓進行實時的互動,來提出您所關心的問題,我們共同來聊一聊心理健康!
那說到這個健康啊首先我今天想問到兩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什么是健康?健康都包括哪些呢?
王世財: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好)。首先,健康包含身體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道德的健康、還有環境的健康以及社會適應良好。那么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心理健康就是健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國人逐漸出現的一些心理健康問題,在“健康中國行動”中專門設立了一個叫“心理健康行動”,它提出了九項行動措施給國人,這九項建議是什么呢?首先是提高心理健康意識。第二條是用科學的方法來緩解健康。第三條是提高睡眠質量。第四條是培養健康的運動方式。第五條是正確認識一些心理壓力。第六條就是如果出現心理問題了要及時求助,可以求助朋友,也可以求助醫療。第七條就是如果出現精神疾病了,應該及時求醫按醫囑用藥。第八條就是要尊重和理解我們的精神疾病患者。還有第九條就是要關心我們的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這就是我對健康的一些解釋。
主持人:嗯,剛才王醫生是就“健康”給大家做了一個解釋,尤其是在“健康中國行動”當中的關于這個心理健康行動九條內容給大家做了一個介紹,那么接下來有一個問題就是來說說“心理感冒”,楊院,您能不能給我們大家解釋一下什么是“心理感冒”呢?
楊燕:好。“心理感冒”這個詞聽起來好像我們現在秋季都快到了(對),就像感冒的感覺(是)。那在講這個感冒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幾個數據,就是說在我們有關的一個研究里面我們調研就發現我們中國城鎮的一個居民有73.6%是出于一種心理亞健康狀態;有16.1%存在各種不同的心理問題,比如焦慮、抑郁、失眠等等;心理健康者這個數據在我們的調查里是非常低的,只占了10.3%,那這個數據非常低。那處于心理亞健康的人群,目前沒有明顯的一個心理問題,他可能覺得只是我身體的一些不適,可能只是這幾天不好睡呀,可能只是身體上有點點頭痛、有點頭暈,有些人可能了解過的可能就說‘哎呀,我是不是得抑郁癥啦?’他會有這樣一個擔憂,但是在我們來看,像這些處于心理疾病跟心理健康的中間狀態我們稱為心理亞健康狀態,我們一般叫為“心理感冒”。
主持人:嗯,其實也就是這個亞健康不僅是身體的亞健康,心理同樣也是存在著亞健康。
楊燕:是的。那我們“心理感冒”一般來講是因為我們的一些外界的環境發生了一些改變,那還有一些包括我們的人際關系出現了一些沖突及我們個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那這個時候會容易引起我們的心理不適感。出現心理感冒的人會怎么樣呢?他可能會出現暫時的一個心理的失衡,會有一些情緒的波動,比方發現這段時間好像情緒比較暴躁,好像容易像踩個尾巴這樣子就蹦起來了(對)。那有些容易出現自我否定、有點情緒、甚至有些就出現剛才說到的生理的一些不適,頭痛、頭暈、甚至(失眠、精神狀態不太好),對,還有可能會出現胃腸道的一些反應。但這些如果我們在早期加以關注的話那是很快可以把它扼殺在萌芽里,但是我們如果不去注意它或者是任之由之,那有可能就慢慢的演變成我們的一個心理問題或者說心理障礙。
主持人:嗯,所以說大家對于這個心理出現亞健康的這種狀態一定是要高度的關注,如果說最近一段時間可能情緒上有些波動或者睡眠的狀態不是特別的好,這個時候大家就應該要引起關注。
楊燕:是的。其實我們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很早就發現了(對),像我們一些單位體檢,還有我們很多的個人有這樣的意識每年都要去做個身體體檢,但是現在我們傳統里面的一個體檢里面沒有心理體檢,所以這一塊也是引起到剛才我們王主任講到的這個健康不單是身體健康還要我們的心理健康,我們就建議在今后的這個體檢項目里面(增加上心理的這個檢查),對,然后提早發現我們心理健康的一些苗頭,然后及早的把它扼殺在萌芽里面。
主持人:既然說到這個心理健康,我們接下來就想關注一下影響心理健康一般都有哪些因素呢?
楊燕:我們心理健康這塊有幾大因素,主要是三大因素:一個就是生物因素。那我們平時可能在生活里面我們發現哎呀,這個人平時都很開朗的,也很堅強的,那怎么就得抑郁了呢?其實我們有時候出現一個異常行為的時候,可能有時候跟我們大腦的一些物質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說像我們大腦的多巴胺這些物質水平下降了。還有一些可能是我們的基因起的一個重要的作用。還有一個就比如說我們母親在孕期的時候長期處于一種適應不良,它也會導致我們這些異常的行為,那這些異常的行為是由我們的生物學來去決定的,也就是說,當我們情緒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不一定要去責怪他,(不)一定就是這個人太脆弱了,其實我們有時候生病不丟人,是因為什么?因為是我的生理的指標出現了問題。
主持人:其實也就是大家應該要正確的去面對,而不是覺得自己可能情緒、心理出現問題的話就遮遮掩掩,會覺得不好意思讓別人知道,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楊燕:是的。那這是剛才講的一個生物因素,第二個是我們的一個社會因素。那社會因素來講包括了家庭,我們這段時間也經常講原生家庭,我們父母給到孩子的一個安全感,還有孩子對父母的依戀關系的一些處理。還有我們現在這個社會的一個大環境,包括我們學校、包括網絡等等這些都有可能導致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心理發生一些問題。
那第三個就是我們個人因素啦,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經常有時候講我們不能改變我們的出生,不能改變我們的因子,我們也不能改變這個大環境,但是我們出現了問題我們能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的個人因素影響心理健康的一個是我們自己的一個行為生活方式,我們的行為生活是否是健康的?你有沒有經常去熬夜???有沒有經常去酗酒啊?有沒有經常去保持一個適度的運動來去緩解我們的一些工作上的壓力。第二個就是我們在工作里面,我們要通過什么呢?通過工作來獲得我們的一個成就感。就是我們有一個價值體現,特別是我們在這個工作的時候我這個工作完成了,整個人就感覺自己有一個社會存在,我覺得我有價值體現,(特別有滿足感)!是的,所以這樣子我們在工作里面也可以讓我們的身心保持健康。那第三個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我們的心理彈性。每個人的心理都有一個彈簧,每個人都會遇到事情,這個彈簧你拉回去了什么時候能拉回來呢?那這個每個人因人而異。所以在這里面就是我們的一個調節能力,剛才我們講到幾大健康,我們各種調節的目的也是為了我們的心理有足夠的一個彈性,我們有足夠的社會適應能力,我們有足夠的人際適應能力,還有我們的關系適應,還有我們的道德價值及環境等等的一個適應。我們就是在遇到各種各樣應激的時候,我們自己作為內心的一個內環境也有像我們的外環境一樣,就像九寨溝發生了一個很大的地震,出現了嚴重的破壞,但是現在我們倒回去看,它在合理的時間里面它復原了,甚至比以前更加漂亮了,所以說我們心里面的內環境它也可以。
主持人:嗯。剛才楊院是給大家非常詳細的來剖析了影響我們心理健康的因素都有哪些。那么這里是正在直播當中的河源首檔全媒體健康互動節目《活出健康》,我是主持人焦洋,那么今天的節目我們是重點來關注大家的心理健康,那么如果說大家是在關注我們的節目,如果說您是通過智慧河源APP的視頻鏈接來關注我們的節目,也可以通過在線留言的方式來與我們的兩位上線的嘉賓進行實時的互動,那么今天來到節目當中的嘉賓分別是河源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精神科主任醫師、中級心理治療師楊燕,河源市精神衛生中心醫務科主任、精神科副主任醫師王世財。其實說到這個心理健康,剛才我們有關注了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接下來其實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也是最近這幾年也有一些藝人通過自己個人的微博去公布自己曾經患過抑郁癥,包括很多的一些自殺事件頻發,那接下來我們就想來說說這個抑郁癥的話題,想要問一下王主任關于抑郁癥我們該怎么面對呢?
王世財:首先說這些年,自殺事件頻發,讓我們對抑郁癥這個疾病有了更多關注和認識。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世衛組織曾經做過統計,全球有抑郁癥患者是3.4個億,預計到2020年這個數字有可能會更多,但是我們不希望這個數字更多(嗯)。如果發生了抑郁癥,首先應該是積極治療、積極求醫,目前的治療手段還是很多,療效還是很不錯的。
那么如何預防抑郁癥呢?我想需要從幾個方面來考慮,首先我覺得大家應該還是要有傾訴的習慣,要有和他人溝通的方式,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能很容易的緩解這種抑郁的情緒。
主持人:嗯。
王世財:第二個就是我們大家應該培養科學的運動習慣,運動不光能幫助我們緩解身體的這個疲勞,讓我們身體走向一個更健康的程度,還能幫助我們緩解精神壓力、改善情緒。
第三個方面我覺得應該就是對自己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比如工作中我們會很疲勞,有時候更關注工作的結果,但是如果我們多關注一些工作的進程,我們有可能這種壓力感會很小,患上抑郁癥的幾率也會很小。另外有一些軀體疾病,比如這個糖尿病、一些腫瘤,它跟抑郁癥的關系還是很密切的,患了軀體疾病積極治療,另外既然患了軀體疾病,我們就應該接受這個疾病的存在,給自己減少一些壓力,我們患抑郁癥的風險也會很低。
主持人:嗯。其實剛才通過王主任的介紹,我相信大家有一個認識就是抑郁癥不僅僅是跟情緒上有問題,因為還有提到一些軀體性的疾病也有可能會引起自己情緒上的一些這個狀況,對吧王主任?
王世財:對!
主持人:所以說像剛才王主任也有給大家特別提到了首先你得習慣跟朋友傾訴,當你心理有出現一些不太舒服的情緒的時候要善于說出來,這個我覺得可能對于女性來說是更善于交流,但是對于男性而言,往往就不太喜歡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是不是?
王世財:這個確實是,中國的男性性格偏內斂,表達的方式也比較單一,甚至不太喜歡表達,包括我也是。
主持人:您本身是做這個相關的醫生都也不太表達,所以說您更多的是通過運動的方式來排解自己的這個一些情緒的問題嗎?
王世財:經常我們會選擇運動的方式,因為我們的工作壓力也是比較大,有時候我們也會覺得焦慮甚至失眠,運動能幫助我們緩解很多這個工作上的壓力,包括心情上的不愉快,有時候我們做精神科醫生的也是會相互督導,互相幫助,來排解這些情緒上的問題,工作才能進行的更好嘛!
主持人:對!那說到不同人群的壓力,接下來我們就想來了解一下針對不同人群他的壓力表現主要有哪些呢?這也是值得我們大家去關注的,楊院來跟我們介紹一下。
楊燕:好。這個壓力現在在我們這個社會的發展里面壓力無處不在,首先談的就是我們青少年,我們祖國的花朵,在平時我們的門診當中青少年的就診率居高不下。青少年的壓力主要來源于什么地方呢?那首先第一個比較明顯的可能就是人際方面的壓力,這個孩子不知道怎么跟同學(相處)。因為現在國家開放二胎了,以前很多是獨生子女,那孩子不知道怎么跟同學交流、不知道怎么跟老師交流,還有些不知道怎么跟父母交流,這個人際關系的壓力。
第二個呢,青春期我們知道我們孩子的身體會發生一些變化,就特別像我們青春期會長一些青春痘,那孩子對個人形象就會有一些壓力。
那第三個,那就是家庭關系,剛才也講到每個人都有很大的壓力,那父母也有很大的壓力,然后就有親子關系
主持人:是是,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您也提到了一個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楊燕:對!就還有一個父母跟孩子的關系,還有什么?老人跟孩子的關系,這里面存在一些代溝等等,還有一些青春期的叛逆期,那家長有壓力,孩子也有壓力。
那第四個就是社會環境。大環境我們的網絡孩子能接觸到很多的東西,像黃賭毒、還有些迷信、甚至西方的一些腐朽的文化對孩子都有一定的影響。
那第五個就是網絡游戲。網絡成癮呢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它列入我們精神心理的范疇,因為有好多的孩子沉迷在這個網絡里面走不出來,為什么走不出來呢?那他可能在現實里面是一個被同學欺負的孩子,但是他可能在(游戲里找到自我),對,他可能是一個將軍,我把握了千軍萬馬,所以他就沉迷在我們這個虛擬的世界里面,那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家長沒有發現的話就很容易讓孩子一步一步進入一個虛擬空間而忽略了我們現實的生活。
那第二個就是我們成年人,我們成年人現在有很多很多壓力,工作啊、家庭呀,甚至他可能也會出現一些職業耗竭。第二個就是角色的沖突,那有很多的人在家里面是一個父母的角色、又是一個子女的角色,在單位又是一個領導的角色、又是一個下屬的角色,角色里面的沖突可能有些人也沒有辦法很自由的進行一個轉換。第三個就還是一個人際關系,不管是成年人也好、青少年也好,人際關系那是伴隨著我們一生的。第四個對于一些年輕的成年人來講還有一些戀愛的壓力,有很多人到了三十多歲了沒有結婚被催婚了,這個就是很現實一個社會上的壓力,還有一些像我們婚姻夫妻之間的關系怎么來去協調、跟親子關系如何來去協調。還有一些就是到了一定的年紀我們的身體健康,甚至還有一些到了一定的程度、到了一定的階段的時候我怎么好像還沒有實現我之前(人生價值),對,這個非常重要,所以我們成年人壓力非常多!
那最后就是我們老年人,老年人其實是一個我們目前來講是一個相對被忽視的群體,那老人家可能會成為一個獨居、留守,對于老年人如果是伴侶在還好,如果是喪偶了那他的情感也會出現這樣一個缺失,缺少一個情感的慰藉,身體健康又不知道跟誰去訴說,像這些呢都是長期影響到我們老年人的一些身體的健康,然后他的身體的一些問題也會影響到心理的問題。
主持人:所以說無論是青少年還是成年人、老年人,各個年齡層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壓力,所以壓力是無處不在,大家也不能夠去忽視您所面臨的壓力。那接下來其實我們也想關注一下就是針對這些壓力我們該怎么來解決?怎么去緩解這些壓力呢王主任?
王世財:面對壓力我們有很多解決的方式,其實我們最推首的還是這種生理放松技術。生理放松技術這個詞好像比較高大上,如果解釋一下大家就很容易接受了,最常見的生理放松技術就是身體的鍛煉,跑步啊、運動啊、騎自行車呀,你在鍛煉的時候你的植入神經系統功能會非常地穩定,然后你的情緒會有所改善,壓力會明顯的減輕。包括運動的時候會產生足夠量的內啡肽,內啡肽會讓我們情緒更好,甚至讓我們運動成癮!還有一個更簡單的生理放松技術就是食物療法,很多人情緒不好的時候會選擇吃東西。
主持人:對,就有一些女生在狀態不好的時候會選擇吃甜品來分泌多巴胺,讓自己的情緒變好。
王世財:對,吃東西的時候可以讓我們的情緒更好,但是我們不主張吃。
主持人:會發胖(笑)
王世財:營養太豐富的食物。還有一些更專業的生理放松訓練,民間的可以練氣功啊,可以做瑜伽呀,都是很好的生理放松技術。如果到了醫院我們有更專業的生理放松方式,比如說做放松訓練,做音樂治療啊,做生物反饋呀,如果我們自己不能用簡單的生理放松方式來解決問題,我覺得求醫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主持人:對,就是當自己實在是沒有辦法去解決問題的時候那我覺得一定是要及時的去醫院來進行治療。那么今年的“世界精神衛生日”它的主題是“青春之心靈 青春之少年”,其實關注的就是青少年,而且前幾天我也看到一些新聞就是十多歲的少年被檢查出來這個狀態平時就是腹痛,但是最后卻被確診為是抑郁癥,這個事情也是引起很多人的關注,接下來我們就想來了解一下就是關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簡單的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好嗎?
王世財:對于抑郁癥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說他會出現情緒的減退呀、高興不起來,他會出現興趣的減少啊,對以前很多喜歡的東西他會不感興趣,他會出現睡眠需要的減少或者增多呀,還會出現注意力的減退、頭腦反應的遲鈍呀,如果出現這些問題我們應該關注這個孩子有可能患有抑郁癥了。當然青少年抑郁癥有時候他的表現是非常不典型的,比如說有一些抑郁癥的患者他的表現是軀體不適、各種頭痛、各種疼痛,如果四處求醫找不到原因的話他還帶有一些情緒問題,我們應該考慮他可能是個抑郁癥的患者或者是前期的表現。還有就是很多青少年的抑郁癥癥狀不太典型,他可能表現的是非常煩躁、易怒、愛發脾氣,但是他的內心體驗可能是非常悲傷的,他可能會有不愿意跟他人接觸、遠離家庭的人群,甚至會出現一些自殺的想法和行為,這些孩子有可能是我們更需要關注的一些抑郁癥人群。
主持人:嗯,所以說家長們應該時刻關注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單純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也非常得重要!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今天這個心理健康的話題只能夠暫時先聊到這里,那么《活出健康》的節目播出時間是在每周二上午9:30-10:00FM91.1新聞綜合廣播、智慧河源APP音視頻同步直播,那么在周六下午的16:30-17:00、周日晚上20:00-20:30都有重播。馬上就要到重陽節了,所以說在下周二10月19日上午9:30-10:00我們的《活出健康》節目將會共同來關注的老年健康,來避開那些常見的健康誤區,也歡迎大家屆時收聽收看!最后非常感謝楊院長、感謝王主任兩位來到我們的節目當中,那么為大眾提供有價值的健康知識和理念,讓大家足不出戶就能與權威醫學專家交流活出健康,我們也祝大家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下期見!
2021年度廣東省廣播影視獎參評作品推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