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播】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今天上午8點,位于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的阮嘯仙紀念大橋正式通車。當地3萬多名群眾告別了渡船過江的歷史,鄉村振興打通“最后一公里”,紅色品牌將助力村民端好“紅飯碗”,吃好“紅米飯”。
【現場聲】
熱鬧的通車儀式,車輛穿行的場景。
【正文】
當地村民祖祖輩輩都盼望著建橋,今天,幾代人的夙愿終于實現,大家興奮不已。村民們爭先恐后上橋體驗,過往的行人和車輛絡繹不絕。一群老人步履蹣跚地沿著大橋的人行道走了一遍。今年92歲的賴嬌濃是其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同期聲】東源縣義合鎮群眾 賴嬌濃
(大橋建成通車)今天就實現了,四五代人都沒有想到過,90多歲沒見過有這么好的日子,有條橋可以過。
【正文】
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是革命先烈阮嘯仙的故鄉。阮嘯仙是中共早期黨員、人民審計制度的奠基者、新中國英雄模范人物。今天通車的大橋以先烈的名字命名,是橫跨東江的一座重要橋梁。該工程路線總長2869米,其中橋梁長575.7米、寬13米。大橋建成通車后,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香溪村、上屯村和周邊的仙塘鎮禾溪村,以及黃田鎮青溪村、烏坭村共3萬多名群眾直接受益。同時,大橋通車將有助于進一步擦亮“嘯仙故里”紅色品牌,優化東源縣紅色旅游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同期聲】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阮藹宜
我們村里面對下一步鄉村振興的發展,主要是打造我們“嘯仙故里”,使我們村的村民端好“紅飯碗”、吃上“紅米飯”,發展我們村里面的產業,要把我們這個“嘯仙故里、紅色下屯”跟美麗鄉村(結合),擦亮這個品牌。
【正文】
阮嘯仙紀念大橋的落成,也意味著江上運行了上百年的渡船退出了歷史舞臺。阮少清是義合渡口的最后一位船工,他已經在渡船上工作了20年。有時遇到村民半夜生病或者孕婦臨產,不管刮風下雨,他都要開船把人送到對岸。隨著大橋通車,他終于可以卸下肩上的擔子了。
【同期聲】東源縣義合鎮義合渡船工 阮少清
渡船消失等于我就“下崗”了,大橋通車之后對村民,反正我自己也好都方便了,以后有什么發展更好了。
【現場聲】
阮嘯仙大橋通車啦!我們不用坐船了!
2021年度廣東省廣播影視獎參評作品推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