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號”要跑出“新速度”
市委常委會繼本月中旬在江東新區召開現場會議后,29日再次前移指揮部,深入河源工業發展主戰場,現場為市高新區把脈定向、提振信心。
15日,今年的第二個市委常委會現場會議開到了江東新區發展一線,從更廣維度、更深層次對新區發展謀篇布局、指路明徑,凝聚推動新區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共識和力量,吹響了加快把高鐵新城綜合樞紐、江東新區打造成為帶動河源未來城市高質量發展區域平臺的號角。
城市是現代文明的核心區域,集中體現了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力、活力和競爭力。市委賦予江東新區打造“河源未來城市發展核心”的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承載著“現代河源”的夢想。新區成立7年來,白紙畫圖,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產業發展提速增效,民生福祉不斷改善……與日俱新的江東新區演繹了河源二次跨江的發展“蝶變”。
作為河源“融深”“融灣”的樞紐門戶,江東新區的未來代表了河源高質量發展的未來,直接影響河源“融深”“融灣”的高度和強度。寫好“江東篇章”,要突出系統謀劃、注重整體規劃、做好區塊策劃,依托贛深高鐵河源東站綜合交通樞紐,全力打造站城一體的城市樣板;要強化“搶灘”意識,加快高鐵新城綜合樞紐開發建設,積極培育更高質量的產業形態,不斷優化以市場為導向的營商環境,把新區打造成為河源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組成部分和核心功能平臺,引領“現代河源”提升能級。
謀定而動,實至勢成。江東新區跨越式突破性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只要始終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以“項目為王,發展至上”為工作導向,把“規劃圖”變成“施工圖”、“時間表”變成“進度表”,上緊“發條”、開足“馬力”,“江東號”就能劈波斬浪強勁“續航”,在新征程中跑出高質量發展的“新速度”。
(河源臺評論員 林坤元 熊鑫 宋文宜)
“火車頭”要開得更快更穩
市委常委會繼本月中旬在江東新區召開現場會議后,29日再次前移指揮部,深入河源工業發展主戰場,現場為市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把脈定向、提振信心。
產業興則經濟強,產業優則動能足。近年來,市委將市高新區作為河源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頭號工程”,以項目建設激發新活力,以創新舉措營造新環境,全力打造融入“雙區”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腹地、產業高地和企業錨地。從今年春季重大項目集中動工活動中60個優質項目動工建設,到一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6.8%,再到近日總投資超50億元的卓翼智造(河源)項目簽約落戶,市高新區在高質量發展征程中的步伐,邁得越來越穩健而有力。
實踐充分證明,市高新區發展有多快,河源產業發展就有多快;市高新區產業高度有多高,河源產業高度就有多高。激發市高新區新一輪創新發展活力,帶動全市產業提檔增速,要聚焦產城融合,優化園區功能布局,堅持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走集約化、內涵式發展道路;要聚焦產業發展,做強產業鏈供應鏈,在我市服務全省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中走在前列;要聚焦改革開放,對標“雙區”、自貿區,打造河源營商環境新高地;要聚焦創新發展,加快打造重大產業平臺,借助江海聯運功能,以建設綜合保稅區為契機,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和能級,引領帶動全市產業園區發展。
火車跑得快,要靠車頭帶。作為河源產業發展的“火車頭”,市高新區肩負著提升全市產業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任,承載著全市現代產業發展的希望。只要我們按照市委戰略部署,拿出初創時期背水一戰的勇氣,以“歸零”“重啟”心態,主動對標最高最好最優,全力推進“二次創業”,看準了的就加快干,這個“火車頭”就一定能夠開得更快更穩。
(河源臺評論員 林坤元 熊鑫 宋文宜)
“主引擎”要動力澎湃
19日,市委常委會現場會議繼續聚焦三大高質量發展平臺,深入生態河源主戰場、鄉村振興“主引擎”,現場為燈塔盆地開發建設把脈定向、加油鼓勁。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重大平臺是河源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桿的重要支撐。其中,要把燈塔盆地打造成為引領河源未來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綜合平臺。近年來,我市以創建國家農高區為主線,將燈塔盆地開發建設列為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的“一號工程”,各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開始在廣東領跑農村工作。全國首家農業醫院、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河源分中心、華南農大研究生院河源分院等一批重大創新載體拔地而起,粵贛高速順天互通立交出口、燈塔盆地農業大道等一批配套基礎設施有序推進,藍莓育苗基地、美林油茶等一批優質農業項目落地開花,一幅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正在燈塔盆地徐徐展開。
“十四五”是燈塔盆地開創新局的關鍵時期,需要推進的工作更密集,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復雜,“一號工程”必須要有“一號舉措”。要按照中等縣城的規模來謀劃燈塔盆地核心區的發展,不斷完善各種功能配套,進一步優化發展體系結構;要以規模化為導向發展主導產業,以精準化為導向開展招商引資,以市場化為導向構建營銷體系,以多樣化為導向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提高產業集聚能力;要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效率,加快集聚省內國內農業領域科技創新資源,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功能;要在燈塔盆地的“形態、業態、生態、狀態”上下足功夫,進一步提升產城、產鎮、產村融合水平。
“主引擎”已經強勁啟動,只要繼續加油,就一定能夠動力澎湃。燈塔盆地,必將建設成為示范廣東、領先全國、面向世界的現代農業示范區,打造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河源樣板”。
(河源臺評論員 林坤元 熊鑫 宋文宜)
2021年度廣東省廣播影視獎參評作品推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