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頭】
百年歷史激蕩,文物見證榮光。河源,是中國革命策源地之一,一處處舊址講述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一件件文物彰顯歷久彌新的初心使命。追尋這些紅色印記,讓我們來解密背后河源英雄兒女的故事。今天,“如果革命文物會說話”專欄開篇,讓我們聆聽一封家書的自白。
【解說詞】
我是一封永不褪色的“紅色家書”,重量很輕,但是在主人阮嘯仙心里,分量卻很重。因為他要依靠我向遠在老家的兒子阮乃綱傳遞思念之情。這,也是父子倆近七年來第一次“對話”。
自1926年與兒子在廣州匆匆一別后,主人阮嘯仙為了革命事業,常年顛沛流離,父子倆整整七年未見,他甚至不知道兒子已經“十三歲”。1933年3月10日,主人收到了兒子的來信,他欣喜若狂,當晚立刻提筆,給兒子寫了回信。這,就是我的由來。
主人通過我想告訴兒子:要“侍奉慰藉”祖父和母親,學習上“百尺竿頭要更進一步”。他還非常自責地說:“不要怨恨我這個不盡責的父親”。主人寫下這些話讓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實我知道,他不是不關心兒子,只是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他舍家為國,與家鄉親人辭別,不畏槍林彈雨,踏上救亡圖存的漫漫征途,只為盡忠報國。作為廣東農民運動的領導者,他主辦農運講習所,指導成立農民協會,開展減租減息斗爭,深受農民群眾愛戴。
為了把主人的殷殷重托告訴他的兒子,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在特殊渠道幾經轉手,終于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也就是如今被稱為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的地方。我的到來,可把主人的兒子阮乃綱高興壞了。他一遍又一遍地誦讀,不僅從中領悟了到了為人處事的道理,還讀出了主人對自己的愛和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
1933年,主人輾轉進入江西瑞金革命根據地。在他的領導下,以江西瑞金為中心的中央蘇區掀起了一場以反貪污、反浪費和反官僚主義為主題的紅色審計風暴,使蘇維埃政府成為“空前的真正的廉潔政府”。他也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第一任“審計長”,人民審計制度的創建者和奠基人。
1935年,主人阮嘯仙領導的贛南省委機關部隊被敵圍困,作戰時被流彈擊中胸口,英勇犧牲,時年38歲?!皥匀套拷^為吾人本色,奮斗犧牲是我輩精神?!敝魅穗m然只給兒孫留下只言片語,但其紅色基因融在血脈,深入肌理,激勵后人砥礪奮進!
(記者:饒榮盛 梁小群 廖璐)
2021年度廣東省廣播影視獎參評作品推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