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指揮官向河源人民報告,我們完成任務了!
深圳幫扶河源源遠流長,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展了非制度性幫扶。2013年,廣東省提出振興粵東西北發展戰略,自此深圳與河源形成了全面對口幫扶關系。2014年,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設立,河源五縣一區也相繼成立縣區對口幫扶指揮部。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2016年,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在深河指揮部和縣區總指揮一線帶領下,經過兩輪扶貧人的勠力奮戰,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攜手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脫貧攻堅圓滿收官,鄉村振興揚帆起航,對口幫扶也進入了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的新階段,而舊的指揮官在揮手離去的時候,可以無愧的向河源人民報告一聲:我們完成任務了。
何東輝
青春,在脫貧攻堅路上閃光
從2016年到2020年,何東輝將5年的青春時光揮灑在河源市和平縣脫貧一線。從福田區派駐和平縣扶貧工作組組員,到工作組組長、掛職和平縣委常委;從特區到蘇區,何東輝用真心、真情、真意鐫刻了真脫貧的幸福圖景,用態度、速度、溫度刷新了福田區精準扶貧的新高度。
在推動消費扶貧時,短短兩個月時間,何東輝帶著“福和直通車”模式,走遍了38個省定貧困村,人送綽號“下隊狂魔”。
何東輝在全省首創省定貧困村“微黨校”,強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他引入深圳社區“黨建標準化”理念,深入推進省定貧困村黨建標準化建設,并推陳出新,目前已達到4.0版本,“特區+蘇區”共融共促更為深入。
文化扶貧,涵養新風。何東輝深入挖掘貧困村文化歷史資源稟賦,引入社會組織通過公益設計、網上眾籌的辦法打造“古村客廳”,建設集黨建、人文、村史、特產展示、鄉村活動和鄉村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成為對口幫扶新農村建設的一大亮點。
幫扶成果
深圳市對口幫扶和平縣的38個省定貧困村全部達標,1799戶5671人全部達到“八有”脫貧標準,脫貧退出率實現兩個100%。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5945元到超過180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16年不到3萬元到超過30萬元,漲幅10倍以上。
幫扶語錄
關于對口幫扶,我們總結了四句話,第一句話,傳承一種扶貧情懷,來了和平縣就是和平人;第二句話,就是把掛職當任職,把職業當事業;第三句話就是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這么一種理念;第四句話就是有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為,所以這個深圳福田派駐和平的干部都是傳承了這么一種扶貧情懷,用心用情用力地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獻在和平的大地上。
莫劍波
夯實脫貧根基 攜手共奔小康
在連平幫扶雖然只有兩年時間,但是莫劍波卻用心繪出了最美的脫貧攻堅南山答卷。
產業扶貧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的長遠之計。在連平,南山區共實施產業幫扶項目1315個,其中“一村一品”幫扶項目124個,實現了村村有產業,戶戶有分紅。
打響幫扶地農產品品牌,用消費扶貧模式,助力農產品走出當地,走進深圳,走向全國。連平黑蒜、連平鷹嘴桃等品牌,已日益響亮。
來到連平,南山門診樓、南山快速路、南山公園…...到處都能看到南山幫扶的元素,如3000萬支持連平人民醫院新院建設、2000萬支持南山快速路建成通車、1000萬支持南山公園綠道建設等。在幫扶村,一條條便民路、一座座連心橋、一個個文化廣場,給村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
南山區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探索“政府引導、優勢互補、政策疊加、園區共建”的跨區域合作模式,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南山連平共建產業示范園,在河源市首創“飛地經濟”發展模式。
幫扶成果
深圳市對口幫扶連平的27個省定貧困村1791戶貧困戶5624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有勞力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不到400元2020年底的超1.7萬元,是幫扶前的4倍,27個貧困村全部驗收出列!
幫扶語錄
幫扶,對我自己是一個很大的提升,我有幸能夠參與到脫貧攻堅—這個黨的百年偉業中來,我收獲滿滿。
王卓勇
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
“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筑堡壘強陣地,推進黨建扶貧。”深圳鹽田對口幫扶河源東源指揮部總指揮王卓勇告訴記者,在東源縣成立的對口幫扶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
在具體做法上,指揮部常態化組織前方派駐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省市縣有關文件和系列指引、扶貧考核督查反饋問題和負面清單;引領派駐干部掛圖作戰,對標對表進行自查自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充分發揮駐村干部兼任第一書記的作用,帶領村“兩委”班子不斷規范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抓實黨組織“三會一課”和“四議兩公開”制度,建立健全扶貧產業、扶貧項目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跋裆较麓濉ⅫS村村、老圍村等一批貧困村結合深圳特色標準,修建了黨群服務中心,筑牢脫貧攻堅堡壘?!?/p>
王卓勇介紹,對口幫扶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以建設美麗新農村為目標,整村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據統計,2016年以來,鹽田區在東源縣共建設或維修道路110.79公里;新建文體娛樂場所39個56490平方;垃圾收集設施2014個;標準化衛生站20個;公共廁所31個。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鹽田區引入了總部位于該區的萬科集團投入5000萬元,為康禾鎮仙坑村量身定制了“6+1”整治實施方案,全力打造省一級的新農村示范村。2019年,仙坑村獲評“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稱號。
幫扶成果
深圳市對口幫扶東源縣39個貧困村,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達15377.72元,比2016年增長3.61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達到“八有”脫貧指標;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達33.83萬元,比2016年增長10.91倍;貧困村100%達到“十項”出列指標,實現建檔立卡相對貧困戶、相對貧困村全面退出目標。
幫扶語錄
我們順利地完成了黨中央、國務院交給我們的脫貧攻堅各項任務,脫貧攻堅,攻成有我。
一線指揮官向河源人民報告,我們完成任務了?。ㄏ拢?/span>
深圳幫扶河源源遠流長,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展了非制度性幫扶。2013年,廣東省提出振興粵東西北發展戰略,自此深圳與河源形成了全面對口幫扶關系。2014年,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設立,河源五縣一區也相繼成立縣區對口幫扶指揮部。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2016年,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在深河指揮部和縣區總指揮一線帶領下,經過兩輪扶貧人的勠力奮戰,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攜手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脫貧攻堅圓滿收官,鄉村振興揚帆起航,對口幫扶也進入了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的新階段,而舊的指揮官在揮手離去的時候,可以無愧的向河源人民報告一聲:我們完成任務了。
謝秉波
雙腳丈量貧困村 一心開辟致富路
2016年5月,時任龍華區觀湖街道辦事處副調研員謝秉波主動請纓擔任龍華區對口幫扶紫金指揮部總指揮,同時兼任深圳市駐紫金縣精準扶貧工作組組長,率領龍華區、駐深及深圳市屬單位的黨員干部奔赴紫金扶貧一線。5年多來,謝秉波帶領一批又一批扶貧工作人員扎根紫金,開展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工作。
謝秉波用腳步丈量44個貧困村,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創新幫扶模式,打造產業扶貧龍華樣板;親自帶頭,開展消費扶貧,2020年3月份,獲得“廣東省消費扶貧突出貢獻”榮譽 。
自2016年幫扶以來,謝秉波累計自掏腰包消費茶葉果蔬、蛋肉糧油及農副產品等紫金貧困群眾生產的農產品數十萬元,切實把紫金當成了自己及家人放心的“茶罐子”、“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發動后方帶動消費扶貧。積極推動深圳幫扶單位通過政府采購方式,實現消費扶貧和工會慰問雙重疊加效應。
謝秉波組織開展消費扶貧暨紫金蟬茶文化節活動、2020年龍華區對口幫扶紫金縣招商推介會暨消費扶貧展活動、2020年紫金蟬茶消費扶貧月活動首屆紫金蟬茶開采節、微視頻直播帶貨等系列活動。支持當地農業龍頭企業到全國各地參加大型展銷活動。2019—2020年,紫金消費扶貧總金額近5700萬元。謝秉波積極推動設立農村淘寶紫金扶貧中心、龍華區愛心扶貧超市、龍華區對口幫扶紫金農產品河源展銷中心、龍華區對口幫扶紫金茶產業展銷中心等,為實現“紫金扶貧農產品進城”和“網貨下鄉”搭建起對接平臺,有效推動紫金農產品積極融入大灣區市場。
通過對口幫扶,龍華區對口幫扶紫金指揮部先后助力紫金榮獲“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市、區)”、“茶業百強縣”、“廣東十大好春茶三連冠”、“省級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廣東電商扶貧典型縣十大案例”等榮譽,創造工業園區建設“紫金速度”,“紫金蟬茶蜜香萬家”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獲評“第三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
幫扶成果
自2016年開展脫貧攻堅以來,深圳市29個幫扶單位幫扶紫金縣及江東新區17個鎮48個省定貧困村2504貧困戶8806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村集體收入超30萬元,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9元。48個貧困村均已摘帽,貧困戶均已脫貧出列,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
幫扶語錄
我敢說,通過我們幫扶,我們48個省內貧困村以后不存在有窮人。我要把在紫金學到的這個艱苦奮斗的這個精神帶回龍華去,能夠把我們紫金的青山綠水記在心上,帶回深圳,帶回龍華去,深圳發動我們的機關事業單位,周末,帶著那個家人朋友來紫金走一走,來河源走一走。
張百松
八年風雨吹不散扶貧熱情
“來了河源八年,就想著多做些實事,把扶貧當作事業,把這項偉大的工程當作情懷。”從2013年6月起,張百松已經在對口幫扶河源一線奮戰8年。
在河源龍川扶貧的8年時光里,張百松早已把河源當成了自己的家。張百松帶領駐村干部們白天座談,抓緊中午和晚上時間,利用農忙間隙走訪農戶,全面了解幫扶村的情況。不少農戶看到忙碌奔波的扶貧干部后感嘆:“大城市來的扶貧干部在河源仍然那么努力,好樣的。
“剛來的時候,這邊的村集體收入基本為零,經過我們的產業幫扶過后,如今的村集體收入普遍高達10萬元,這是一個質的飛躍?!睆埌偎筛袊@。
張百松率領對口幫扶龍川的深圳干部們,弘揚特區精神,勇于擔當作為,感染了不少當地的干部群眾。
張百松說,產業扶貧是整個扶貧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難中之難。在脫貧攻堅任務完成之際,張百松率領幫扶干部為龍川縣構建產業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幫扶成果
截至2020年底,深圳對口幫扶龍川的33個省定貧困村共有貧困戶1661戶,4970人實現了脫貧,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已達到“八有一超”要求和脫貧標準,貧困村全部出列。
幫扶語錄
牢記初心,把扶貧當事業。歷經八年風雨,傾情幫扶。完成脫貧奔康收獲滿滿。砥礪前行,共鑄鄉村振興。
曹其捷
不但要“富”起來,還要“美”起來
因地制宜,借勢發展。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曹其捷帶領大鵬新區對口幫扶源城的幫扶干部依托埔前鎮陂角、坪圍、上村、雙頭、高圍五村的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推進現代農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做到因村制宜、分類施策,體現“一村一韻”,以“鵬城大道”為主線,科學開發沿線旅游資源,打造具有“槎城之南,桂山璞玉,客家風情,生態田園”形象特色的美麗鄉村連片示范區。
通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曹其捷引導5個貧困村差異化發展,各村結合本村實際,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農業+文旅產業”。
上村村充分利用本村的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推動羅煥榮故居和家風家訓文化館建設,打造紅色旅游景區,弘揚革命先烈精神,傳播客家文化。坪圍村重點發展無花果和蘭花產業。
雙頭村打造廣東省第一個村級電商產業——雙創電商創業園,2020年創業園銷售額達300萬元,吸引更多有志青年返鄉就業創業。陂角村引進春沐源小鎮項目,重點打造的“田園咖啡廳”和“蔬香公園”成為網紅打卡點。高圍村大力推進五指毛桃苗圃基地建設,填補了該村產業空白。
依托春沐源小組、巴伐利亞莊園、客天下景區等大型文旅項目,引入市場機制,帶動民宿和農家樂產業發展,激發內生動力,貧困村實現由“輸血型”向“造血型”發展。
在今年2月25日舉行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深圳市大鵬新區對口幫扶的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坪圍村村民委員會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是廣東省唯一一個獲獎的村集體。
幫扶成果
截止2021年03月03日,深圳對口幫扶源城區貧困戶326戶913人,全部達到“八有”脫貧標準,全部脫貧退出,脫貧退出率100%。5個貧困村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達到23191元,村集體收入平均達到119.6萬元,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達到“十有”出列標準退出貧困村,退出率100%。
幫扶語錄
我們為能參與這一種偉大的,具有歷史意義的脫貧攻堅戰而感到榮幸。扶貧路上每一個幫扶干部都了不起,度過了不平凡的事業。一個個項目,一張張成績單的背后,都有著大家共同努力和心酸,舍小家為大家,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換取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深圳特區精神在河源大地書寫了許多春天的故事。
2021年度廣東省廣播影視獎參評作品推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