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河源市水產業規劃對外發布、水產業園建設正式啟動。這是繼10月29日農夫山泉廣東第三生產基地項目簽約落戶河源之后,我市水產業發展的又一大事、喜事,也是河源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路徑的最新成果。
河源,因水而名、得水而美,理應因水而興、緣水而盛。水產業是國民剛需產業、朝陽產業,高位布局水產業園,既是河源打造鮮明特色產業集群的重要承載平臺,更是市委市政府結合發展定位、立足資源稟賦作出的戰略性部署。當前,河源規上水產業企業13家,已形成食品飲料年總產值超36億元的產業集群,全市水、飲料制造業生產銷售規模位居粵東西北第二、全省第七,水產業發展形勢喜人。
產業集聚、規劃先行。規劃作為發展的先導,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從今年7月份,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首次提出打造百億級食品飲料及水產業,到水產業園建設正式破題,前后只用了3個多月時間。隨著園區集聚帶動效應的釋放,農夫山泉、碧優選、怡寶等一批品質高、品牌響、效益好的重量級企業紛紛落子布局、增資擴產。這充分說明河源產業發展找準了定位、走對了路子,讓優質水資源真正成為了富民強市的“源頭活水”。按照當前發展勢頭,只要到“十四五”前期,河源就能夠實現打造百億級食品飲料及水產業的目標。
謀定而動,實至勢成。待百億級目標實現之后,河源還要向千億級產業集群挺進。我們堅信,只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拿出時不我待的闖勁、干勁,河源就一定能夠走出一條綠富雙贏的康莊大道,為全國全省加快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提供“河源方案”。
本臺評論員:林坤元
編輯:何嘉雯
責編:黃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