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國以及各國人民并肩戰斗取得的偉大勝利。銘記抗戰歷史,弘揚民族精神,《河源新聞聯播》節目今天起推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專欄,重訪抗戰紀念設施和遺跡遺址,講述抗戰歷史、事件和抗戰英烈故事,激勵和動員全市人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江東新區古竹鎮是一片沉淀著紅色歷史的革命熱土,當地擁有100多年歷史的陳家祠,在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共東江特委、后東特委等進行抗日救亡活動的大本營,也是傳送革命情報的秘密聯絡點,地下黨交通員把情報藏在神祖牌下的故事被傳頌至今。在江東新區黨委的高度重視下,古竹鎮不斷修葺完善陳家祠并將之作為紅色教育基地,為河源廣大市民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紅色精神力量。
坐落在東江河畔的陳家祠,建筑面積為1395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距今有136年的歷史,是一座家族祠堂建筑,也是附近縣區陳氏家族祭祀先祖、先賢的“朝拜祠”。
抗日戰爭時期,古竹人民組建了“古竹民眾抗日自衛大隊”,隊部設在陳家祠。1938年,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東江區隊30多人,在區隊長譚家駒和黨支部書記李果率領下,成立了“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紫金支隊”,隊伍發展到2000多人。1939年,“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成立,在陳家祠開辦民眾夜校,自編抗日課程,開展寫標語、出墻報等抗日救亡宣傳。
1945年,侵華日軍節節敗退,計劃從河源縣沿東江而下繼續劫掠,當時的古竹鎮蓼坑村村民、地下黨交通員黃桂香得知后,想辦法把這份重要情報傳送出去。
作為一座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祠宇,陳家祠陳列了大量東江人民抗日斗爭和解放戰爭的圖片和實物,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河源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革命傳統牢牢記,紅色江山代代傳”。為進一步挖掘、保護和傳承紅色文化資源,近年來在江東新區黨委、管委會的重視下,各級單位的努力下,去年投入二百多萬元進行全面修繕,內設東江抗日戰爭史和古竹革命斗爭史展覽,共5個展室和3個展廳。接下來,還將繼續加大投入建展覽館,目前正在規劃設計中,爭取申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全媒體記者:劉戈燕 李玉賢
編輯:何嘉雯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