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河源客家菜師傅”工程,是我市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策部署和省委書記李希關于實施“粵菜師傅”工程指示要求的重要舉措,也是河源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灣區優質生活圈重要承載地的具體行動。為展示一年來河源推進客家菜師傅工程的亮點成果,宣傳一批既有傳統客家菜傳承、又富有時代創新的客家菜菜式菜品,今天起,《河源新聞聯播》節目推出《我們的節日·尋味客家菜》系列報道。
過年吃魚,寓意年年有余。系列報道首篇我們一起來了解客家菜的創新菜式——一魚八味。
萬綠湖水清、無污染,大量的魚類在這里繁衍生息。生活三年后,黑鯇魚長成35至55厘米長、10多斤重。今天的一魚八味,就從這條黑鯇魚開始。
經驗豐富的廚師已然對魚刺的分布了然于心,手指翻飛、刀起刀落,富含脂肪、少刺的魚腹呈現眼前。高溫蒸煮十幾分鐘,一道肉質細嫩、滋味清甜的客家水煮魚腩就讓人不自覺想大快朵頤。
魚背肌肉緊實,是高溫油炸的最佳部分。簡單的勾芡,再入鍋快炸。經過高溫定型的魚肉呈展開的翅狀,配上廚師秘制的甜酸醬,外酥里嫩的魚肉讓人口齒生津。
喜好重口的食客,最不可錯過的就是剁椒魚頭和生焗魚尾了。處理干凈的魚頭、魚尾,分屬不同的鍋內,加入各自的調料,上爐烹制。魚頭和魚尾所富含的膠原蛋白和卵磷脂,在蒸汽的作用下,纏繞著豐醇的香氣盡情地釋放。
河源客家菜師傅,善于發現魚身上每一個部位的美味。魚皮富含膠質,肌韌彈牙,適合白灼。魚腸、魚籽、魚泡與蛋相蒸,通過配料去腥增鮮,兩種食材的口感相互映襯。魚骨也不容浪費,煎著吃,嘎嘣脆。
處理完魚的大件部位,剩下魚的邊角部位還能熬湯。這一道精彩的湯品算是收官之作,既可在開宴時上鍋,食之開胃,也可以飯后再喝,回味無窮。
一魚八味,一魚即可作宴席。一桌一魚八味,征服四方來客。
全媒體記者:楊一慧 袁偉敏 江悅北
編輯:楊 瑩
責編:周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