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南國書香節河源分會場活動期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受到越來越多年輕讀者的關注。
非遺公益體驗課、非遺傳承人分享創作心路歷程、非遺文化和歷史文物展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成為本屆南國書香節的亮點之一,受到了市民的歡迎和喜愛。
在非遺公益體驗課上,木偶戲傳承人駱志鴻介紹了龍川手擎木偶文化的發展史,并表演了幾段木偶戲,引得不少觀眾掏出手機記錄精彩瞬間。市民江女士特地帶上孩子到現場體驗非遺文化。
市民 江女士:
讓孩子多用身體和眼睛去接觸,包括它的分類、制作過程中的復雜性,感觸下中國傳統,感受我們客家人的傳統,我覺得收獲挺大的。
木偶角色分為生、旦、丑、公、婆、凈等行當,配上民間小調、客家山歌等曲調,通過簡單的道具,造就了豐富的人物性格和劇情。
拉琴、甩袖、眨眼、回眸、張嘴,隨曲調的旋律張合、轉動,整個木偶充滿了靈氣,讓人嘖嘖稱奇。
市民 何女士:
我在臺下看的時候覺得挺簡單的,但是上去實際操作起來就要加很多動作,它的眼睛可以動,它的嘴巴也可以動,沒有那么容易上手。
市民 黃女士:
這個東西雖然說只是一個小小的木頭,但是它的頭和手都可以動。通過老師的指導,能上能下、鼓掌揮手,我感覺中國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河源市有這樣的非遺文化項目,我覺得很自豪。
在本屆書香節堅基購物中心主場里,市博物館、市文化館和市非遺中心還精心布置了文旅融合區,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以圖片、場景、實物等方式“搬”到現場,讓市民更加直觀地感受古邑河源的人文魅力。
市民 陽先生:
在這里可以感受到河源的文學氣息,包括河源的一些歷史,我感覺這活動挺好的,特別是對小孩子,讓小孩子暑假的時候能夠多豐富一下視野,掌握一些知識。
全媒體記者:楊一慧 林 科 巫玉婷(實習)
編輯:田靜雯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