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的交通基礎設施在“6.10”“6.12”洪災中遭受重創,僅受損的橋梁就有58座。隨著我市災后復產重建工作的有序推進,該縣正積極排查隱患,并加快受損橋梁的修復重建工作,全力恢復人民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位于熱水鎮南湖村的南湖橋,是居住在熱水河東西兩岸南湖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受上個月洪災影響,原橋4跨T梁向下游位移約20厘米,橋墩基礎嚴重掏空,存在較大安全隱患。6月26日起,南湖橋已全面禁止通行。
和平縣熱水鎮南湖村黨支部書記黃建敏:
(南湖橋封閉之后)只有一條60年代初的,只供行人通行的橋梁進行往返,給生活帶來非常不便,所以困擾了大部分群眾。
為了盡快幫助村民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和平縣相關部門于7月6日在原南湖橋下游約60米處搭建一條長70米、寬6米的鋼便橋作為村民出行的臨時通道。在施工人員的連續奮戰下,工程建設已經完成過半。
和平縣熱水鎮南湖村村民 周大哥:
共產黨很重視,臨時橋差不多做好了,沒多少天,做到老百姓的所想之處,能夠方便到老百姓,感謝黨的領導。
據和平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臨時鋼便橋搭建完畢后,將在原橋位置重建一座3跨20米簡支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橋。目前,南湖橋拆除重建的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
和平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 羅小桓:
橋長70米,全寬12米,其中行車道9米,兩邊人行道及護欄各寬1.5米,整個南湖橋工程(含便橋)造價約500萬元,計劃于2019年底前完成。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12日,和平縣受損重建橋梁有58座,排險除險橋梁49座,正在建設的有6座,正在做方案設計的有52座。當前正處于災后復產重建的關鍵時期,該縣表示,接下來,將加班加點、加大力度、統籌推進受損橋梁重建工作,確保盡快建成一批高質量、有保障的“放心橋”。
全媒體記者:邱權亮
編輯:楊瑩
責編:黃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