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馬兒跑,又給馬兒草。"
" 農村的發展,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產業是核心。產業核心中,產品的銷售是核心中的核心。"
" 長效機制不單是靠文件指引來建立,還要靠市場來建立,只有被市場認可,通過了市場的檢驗才是有效的。"
河源在脫貧攻堅中形成 " 七位一體 " 服務機制,實現了三大創新,確保真脫貧,不返貧:初步建立扶貧長效機制;有效提升社會扶貧內涵,拓展社會扶貧外延,讓有興趣的人都能參與到扶貧中;創新扶貧,形成 " 社會區塊鏈 "。
河源市扶貧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鐘志堅在接受新快報記者專訪。 新快報記者 龔吉林 / 攝
河源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河源市委市政府把脫貧攻堅定為頭號工程、首要任務來抓,高位推進、盡銳出戰。到今年底,全市脫貧攻堅可望取得決定性勝利,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 38575 戶、107398 人 " 兩不愁三保障 "" 一相當 " 可望全部實現。當前正全力鞏固成果,建立長效脫貧機制。在這種形勢下,河源市扶貧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鐘志堅在接受新快報記者專訪時,依然很堅定地說:" 質量第一!扶貧我不看重進度,我看重的是質量,不要為了脫貧而脫貧,而是要為了提高每個群眾的生活水平,實實在在的扶貧。"
河源的扶貧工作中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人。大量工作在第一線的扶貧干部,是確保扶貧攻堅縱深推進的主要力量;一個是市場。建立深河扶貧服務中心,把扶貧放到大市場中去推進,去檢驗,從而真正建設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隊、形成長效脫貧機制。
采訪中,鐘志堅多次提到了情懷!別人表揚他的扶貧成績,他沒有多大感觸,但有人認同表揚他的扶貧是有情懷的,他很贊同。鐘志堅坦言,扶貧是要有情懷的,但也不能只講奉獻,農民最重要是看到收益,供應鏈環節中的各個行業都要有 " 利潤空間 " 的,通過市場的利益分配,把他們凝聚到一個平臺上。
對河源扶貧道路的未來,鐘志堅充滿了信心," 能走穩了,走出成效,是對扶貧工作的最大貢獻。"
提高站位強化扶貧隊伍建設
連平縣油溪鎮富樂村貧困戶黃志輝在裕民養殖場找到一份工作,最高一個月拿到手 4000 多元。新快報記者 王飛 / 攝
走進河源市扶貧工作局,讓記者眼前一亮的是這個單位的名稱。在今年的政府機構改革中,河源市、縣均設立了扶貧工作局,并提升為政府工作部門,成為全省首個單獨設立扶貧工作局的市。" 河源市委書記丁紅都等市領導特別重視扶貧工作,認為扶貧是鄉村振興,全面小康的第一道坎,如果這道坎沒有邁過去,后面的工作就不用說的。扶貧作為頭號工程、首要任務,就要用最高、最重視的高標準來抓。首先,就要把機構這個 " 第一公里 " 搞好,把原來的扶貧辦升級到扶貧局。" 一字之差,讓鐘志堅的扶貧工作,變得更加的順暢、大膽和有底氣。
如果升 " 辦 " 為 " 局 " 是鋪好扶貧 " 第一公里 " 的路,那么,強化書記抓扶貧和責任體系的建設,實現扶貧工作隊鄉鎮、村(含非貧困村)全覆蓋;脫貧攻堅督查鎮、村全覆蓋的兩個 " 全覆蓋 ",開設 " 書記談脫貧攻堅 " 專欄,壓實書記抓扶貧責任,就是解決脫貧攻堅工作落實的 " 最后一公里 " 問題。
談到河源的扶貧干部隊伍建設,鐘志堅的神情中難掩自豪。正所謂 " 磨刀不誤砍柴工 ",好的人才和隊伍,能讓工作變得事半功倍。今年河源市機構改革,9 名干部從市直相關部門轉隸到市扶貧工作局,扶貧局業務骨干增加一倍;還從市直部門抽調人員,成立了脫貧攻堅綜合協調、信息臺帳、資金項目、監督檢查等 6 個專班,加強對各縣區的檢查指導。河源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今年還對扶貧工作隊專門出臺了明細管理文件,為駐村的第一書記定下了 8 個方面的責任,明確了他們要干什么、怎么做," 給擔子給重任 "。
在河源 2460 多名扶貧干部,以及 16000 多名掛鉤扶貧干部發揮 " 敢死隊 "" 主力軍 " 的作用下,今年河源的扶貧攻堅力度、工作水平和成效明顯提升。
" 我們讓馬兒跑,又給馬兒草。" 鐘志堅笑著說,為激勵更多的優秀、年輕干部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扶貧部門主動協調,河源市委集中提拔了三年來扶貧成效突出、群眾反映良好、符合任職條件的 27 名第一書記,加上駐村期間提拔人員,共計提拔 51 人。加強扶貧干部素質的提升。4 月份以來,省、市、縣三級的駐村干部、幫扶單位有序輪換交接,共培訓 3516 人次駐村干部。
智慧扶貧建立長效機制防返貧
就在扶貧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鐘志堅開始思考,這么多幫扶單位,形成這么多幫扶產品,今后產權歸誰?誰來管理?扶貧工作隊撤走后,這些產業怎么管,能不能持續下去?永不撤退的扶貧隊抓手從哪里來?怎么落到實處?
他想到了消費扶貧。
要防止返貧,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建立長效機制。那么,如何建立長效機制?鐘志堅的辦法是——建立深河扶貧服務中心。
以河源市深河扶貧服務中心為核心,鐘志堅拓展出集 " 扶貧產品展銷中心 "" 扶貧展覽館 "" 扶貧技能培訓中心 "" 扶貧信息中心(投資項目庫 + 貧困戶信息的大數據)"" 扶貧基金會 "" 扶貧產業孵化基地 " 及 " 軍民融合扶貧實踐基地 " 七位一體的完整體系,形成規?;?、成建制、多渠道、多平臺、相對獨立但又相互關聯的網絡體系,面向貧困群體、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用市場經濟的手段來解決貧困村、貧困戶的脫貧問題,調動起貧困戶掌握自己命運的積極性,為脫貧攻堅提供持續長效服務。
" 現在很多扶貧產品就是農產品,弱、小、散,沒有競爭力,如果把分散在 1000 多個村的產品統籌起來,數量有保障,就有利于銷售。" 鐘志堅說,農村的發展,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產業是核心。產業核心中,產品的銷售是核心中的核心。" 農民兄弟是很現實的,7 毛錢的雞蛋能賣到一塊二,賺到的 5 毛就是美好的夢想。如果能把生產出來的產品快速銷售出去,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就能提起來,看得到賺錢,就會把錢投入再生產,形成良性循環,這個渠道就暢通了。"
賣貨可是門大學問。
鐘志堅告訴記者,扶貧服務中心的特點在于它是用市場手段打造的。政府搭臺出政策,由企業來建設、經營和管理。扶貧產品的銷售都是采用市場手段,一種是傳統渠道,線下的產品展示銷售,通過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公司 + 農戶等模式;二個是線上銷售,包括直播、網店、B2B 大宗物資平臺采購。
河源市扶貧局招聘了 70 多名推銷扶貧產品的 " 網紅 " 主播。 新快報記者 龔吉林 / 攝
" 深河扶貧服務中心有 70 多個‘網紅’主播,直播為扶貧產品帶貨。這個沙田柚哪里產的,這個雞怎么養出來的,通過直播,讓消費者放心。我們當地的獨腳蒜一萬多斤,幾天就賣到斷貨脫銷。" 在鐘志堅看來," 網紅 " 賣貨是產品銷售一種新業態、新手段、新方向,扶貧服務中心賣貨的 " 網紅 " 從開始的四五人到現在的七十多人,都是慕名而來的,既給了有志青年創業、就業的平臺,又幫助了貧困戶,可謂一舉多得。這還不夠,上個月,服務中心又 " 上新 " 了 " 供應鏈 +" 脫貧攻堅,通過供應鏈的有效鏈接,讓農產品上得來,讓其他物資下得去,生產端和消費端的渠道暢通了,打通了一條貧困戶產品銷售的 " 高速公路 "。接下來,河源要將這條農產品銷售的 " 高速公路 " 修到深圳,修到大灣區去、修到全國、全球大市場去。
有了產品,把產品銷售出去;讓銷售流通起來,扶貧的可持續才能得到保證,扶貧服務中心才能成為永不撤退的扶貧隊。長效機制不單是靠文件指引 1234 來建立的,還要靠市場來建立,只有被市場認可,通過市場的檢驗才是有效的。
擴大外延重新定義社會扶貧
扶貧產品流動起來了,扶貧項目和扶貧信息是不是也可以流動起來?
七位一體的扶貧服務中心中,扶貧信息中心的作用就是把貧困村、貧困戶和市場 " 捆綁 " 起來,為全社會提供扶貧信息咨詢,促進供應和需求有效對接。
扶貧信息中心包含扶貧資產庫、扶貧供需庫和貧困戶信息庫。鐘志堅告訴記者,河源市各地精準扶貧項目的相關信息,包括已建、在建、未建項目這里都有,還提供扶貧產品供應和需求信息、扶貧招商信息、公益項目尋求支持信息、社會扶貧信息等。
鐘志堅說,現在,扶貧的主渠道是政府力量。他就琢磨著,如何讓更多的社會力量進入扶貧中,首先要解決的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的投資人手里握著錢找不到合適的項目,而扶貧項目正好需要錢;有的農戶產品滯銷,而有的地方正好需要這些產品;有社會人士想獻愛心,但哪里更需要?把這些信息都在平臺上一公布,一對接,就成了。在這個平臺,供需兩端的信息是完全公開的、開放的,直白的告訴大家,河源有什么項目可以讓大家來做,讓社會熱心人看到這些信息,才能實現精準對接,精準幫扶。
河源市塘角村的曾七妹建了一個花卉種植大棚,每年可以收入 20 萬元,純收入 16 — 17 萬元。新快報記者 王飛 / 攝
以往,社會扶貧就是幾個鄉賢和愛心企業組織幾場捐助,慰問一下。現在,河源的扶貧信息中心,把社會扶貧的外延拓展到整個社會,除了企業、民間人士,把整個市場都捆綁進來。同時,還重新定義了社會扶貧,主觀上你可能沒想到是扶貧,例如那些賣貨的 " 網紅 ",主觀上那只是她們的工作,但客觀上她們售了扶貧產品,就是扶貧;有的企業找項目投資,投 A 也行,投 B 也行,如果他在扶貧信息中心上找到了合適的投資項目,客觀就是扶貧了。
社會扶貧擴展到大社會,拓展到社會各個層面,把社會扶貧和市場相結合。把人和市場捆綁起來,把貧困村、貧困戶和市場捆綁起來。
創新扶貧形成社會區塊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要探索‘區塊鏈 + ’在民生領域的運用,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在教育、就業、養老、精準脫貧等領域的應用。"
區塊鏈作為新一代的互聯網技術,具備難以篡改、分布式、去中心化等的特性,但怎么和扶貧聯系起來?當你還在研究區塊鏈概念的時候,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已經把區塊鏈技術用在了農產品安全溯源、扶貧資金監管、扶貧產業項目管理等場景中,進行了充分應用。更令人記者驚訝的是,河源的扶貧工作,已經在不知不覺中 " 織 " 就了一張社會區塊鏈的網。
鐘志堅表示,七位一體的全域扶貧區塊鏈功能,主要依托網絡,相對成本較低,建立起長效機制、拓展了社會扶貧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同時也串聯起社會各階層,從生產端到客戶端,每一個環節節點都被納入體系,讓每一個節點都成為一個 " 中心 ",打破信息交流的壁壘,打通所有渠道,實踐操作也更靈活,發布更廣,等于給貧困群眾吃了顆 " 定心丸 ",有效防止返貧的發生。
河源市雙頭村采摘園的負責人李錦鮮是從貧困家庭走出來的 90 后大學生。畢業后,她選擇回村就業。新快報記者 王飛 / 攝
正如鐘志堅所說,扶貧是個系統工程,不是一個項目,一個村、一個市的扶貧。市場是通的,扶貧也是通的,大家都在 " 鍋里 "。深河扶貧服務中心的建立和完善,把河源扶貧中的各個節點鏈接了起來,服務中心的體系流動起來,讓自己成了一個獨立的點。而這個點,可以跟其他地區的點鏈接,還可以輸送到其他地區去。用鐘志堅的話說,若其他地區扶貧產品銷售有困難,河源可以把資源整合起來,實現跨區域去給其他地區的扶貧產品做銷售,實現無邊界、無中心,點與點鏈接。
河源扶貧的做法中,區塊鏈的思維、區塊鏈的觀念,區塊鏈的創新都得到了體現,是社會意義的區塊鏈,形成了一個惠民生、合民意、有生命的社會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