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寄語希望工程。
習近平指出,在黨的領導下,希望工程實施30年來,聚焦助學育人目標,植根尊師重教傳統,創新社會動員機制,架起了愛心互助和傳遞的橋梁,幫助數以百萬計的貧困家庭青少年圓了上學夢、成長為奮斗在祖國建設各條戰線上的棟梁之材。希望工程在助力脫貧攻堅、促進教育發展、服務青少年成長、引領社會風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習近平強調,讓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所系。進入新時代,共青團要把希望工程這項事業辦得更好,努力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種新希望。全黨全社會要繼續關注和支持希望工程,讓廣大青少年都能充分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0年過去,希望工程創造過哪些“第一”?那些希望工程資助過的孩子都變成什么樣了?小組發現了一些感人的“彩蛋”。
與希望工程有關的“第一”
相信很多組員都很熟悉這張照片。小女孩叫做蘇明娟,人們更多時候叫她“大眼睛”。后來,這張照片成了希望工程的象征,一度貼滿大街小巷。
1989年,希望工程由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實施,以改善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設施、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重返校園為使命的社會公益事業。這是新中國第一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的基金。
有的組員可能知道,“希望工程”這四個字,是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
希望工程的影響力,也飛向了外太空。1999年,為了紀念希望工程10周年,由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一顆永久編號為7497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希望工程星”。
新中國第一則公益廣告、第一次注冊公益商標、第一套公益紀念幣……這些歷史性的時刻,都是因希望工程而誕生的。
1989年10月初,中國青基會來到河北省淶源縣桃木疙瘩村調研,這個村14戶人家,13個學生,已經有11個失學。中國青基會決定:資助失學兒童!桃木疙瘩村的孩子們成為了首批資助對象。
張勝利首批資助的桃木疙瘩村失學兒童——張勝利,在上海師范學校畢業后,放棄了上海的工作機會,回到桃木疙瘩村小學任教。
22年來,張勝利不僅把全部青春獻給了鄉村教育事業,還用自己微薄的薪水資助了300多個貧困學生。為了銘記希望工程,張勝利為女兒取名為“張希望”。
1989年10月,93歲的革命老人帥孟奇率先為希望工程捐款人民幣2,000元。這是希望工程收到的第一筆個人捐款。
1989年11月,天津市塘沽區二年級學生朱彤,將自己積攢起來準備買變形金剛的27元零用錢捐給了希望工程,成為第一個為希望工程捐款的小學生。
1990年5月19日,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金寨縣希望小學,在大別山深處建起。
1991年5月25日上午,《人民日報》刊登了“希望工程——為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募捐”廣告。這是《人民日報》發出的第一個公益募捐廣告。
“大眼睛”后來怎么樣了?
在希望工程資助的學生中,“大眼睛”蘇明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
蘇明娟
蘇明娟的人生,也因這張照片徹底改變——
1997年,14歲的她成為團十四大最小的與會代表;
2002年,她考入安徽大學,畢業后進入銀行工作、結婚、生下兩個女孩,擁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
2017年,蘇明娟成為安徽團省委兼職副書記。
而在全民關注下長大的蘇明娟,也實現了從受助者到捐贈者的轉變——
初中時代起,蘇明娟就開始主動把自己的部分捐款轉贈給貧困小學生;
上大學后,她堅持勤工儉學,把自己的助學款全部轉贈給了其他貧困大學生;
參加工作后的第一份工資,蘇明娟全部捐給了希望工程;此后每個月,她都會從工資中拿出一部分捐給希望工程;
2018年,蘇明娟拿出自己的3萬元積蓄作為啟動資金,在青基會設立了“蘇明娟助學基金”,致力于幫助更多的貧困學子。
那些捐贈者的故事
和受助人的故事一樣,希望工程捐贈者的故事同樣充滿了傳奇色彩。
鄧小平以“一位老共產黨員”名義兩次向希望工程捐款。
“如果一定要留名,就寫‘一位老共產黨員’吧。”1992年6月10日傍晚,兩位軍人帶著3000元錢走進中國青基會的捐款室,他們是受人之托來捐款的,在得知捐款必須留下姓名后,他們這樣回答。同年10月6日,這兩位軍人再次以“一位老共產黨員”的名義捐助了2000元。中國青基會的工作人員幾經輾轉終于了解到,這位“老共產黨員”就是鄧小平。
解海龍
“大眼睛”的攝影師解海龍也是長期捐贈人之一。2006年,“大眼睛”的照片被拍賣出30.8萬元高價,這筆錢由解海龍、蘇明娟共同決定全部捐給希望工程,在西藏建了一所“大眼睛希望小學”。
趙渭忠
河北省軍區原副政委趙渭忠被稱為“希望將軍”。因為他從1992年退休起,每年都將自己的5萬元退休金全部捐贈給希望工程,即使在女兒身患尿毒癥、每年需花費巨額醫藥費的窘境下,也從未中斷。
白方禮
還有感動中國的白方禮老人,也曾多次為希望工程捐款。從74歲直至92歲去世,他連續18年靠蹬三輪車的收入,攢下35萬元,幫助300多個貧困孩子圓了上學夢,自己卻過著“一個饅頭、一碗白水”的清貧生活。
截至2019年9月,全國希望工程已累計接受捐款152.29億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599.42萬名,援建希望小學20195所。新時代的希望工程,仍在努力推動教育公平,讓每一位貧困學子都享有平等優質的教育資源。
編輯:田靜雯
責編:黃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