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態是河源的“本錢”,也是河源的“底氣”。一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的決策部署,全面建成河長制工作體系,著力提升河湖管護水平,以綠水青山構建生態長廊,繪制出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民樂”的生態美圖。
位于源城區埔前鎮的埔前河流域面積90平方公里,干流河長32.27公里。自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我市共投入3500多萬元對該河道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實施堤防建設、岸坡加固、河道疏浚清淤、清違清障和生態修復等工程,提高了河道防洪減災能力,兩岸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源城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河長辦主任 許紅衛:
整條河的污染源都治理了,衛生狀況改觀很多,景色更美了。通過發展旅游,群眾的就業增加了,社會效益非常好,下步我們計劃提升河兩岸的碧道建設。
護得好生態,游客慕名來。得益于優美的自然生態,埔前鎮大力發展綠色生態旅游,不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光游玩,也讓當地村民切實享受到了生態建設帶來的“紅利”。
源城區埔前鎮陂角村村民 梁劍英:
現在水很干凈、很清澈。每到周末、假日都有很多游客來我們這里游玩,我們陂角村幸福感滿足感也增加了。
埔前河的蛻變只是我市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積極開展打造“最美家鄉河”活動,在全省首創實施“一河一花”工程,對河道兩岸進行綠化美化,打造了東江、新豐江、埔前河等一批“水清、岸綠、景美”的“最美家鄉河”。今年8月,我市河長制工作獲得了2018年度廣東省河長制湖長制考核優秀等次。
河源市民間河長 張志勇:
通過各行各業的市民來去參與河湖保護,令河源的水清岸綠。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能感到很大的滿足感幸福感。
圍繞廣東萬里碧道建設規劃和要求,接下來,我市還將以柏埔河碧道試點為示范,帶動全市中小河流治理提升,進一步推動省級鄉村振興河流景觀建設。同時,立足并發揮本地自然生態、客家文化、革命老區和特色鄉村等資源稟賦,通過構建“飲水思源生態長廊”,作為連通河源與惠州、東莞和深圳的生態廊和游憩帶,助力我市發展綠色生態旅游。
市水務局局長 張金城:
我們將利用河長制這個重要抓手,推進我們水質的保護、生態環境的建設,對萬里碧道的工作進行全面的開展,重點對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集區、鄉村示范點的河流,我們編入了省的規劃,在建設過程中目前推進得很順利。
全媒體記者:邱權亮 鄒俊欽 馮 軒
通訊員:黃景生
編輯:田靜雯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