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老舊小區改造,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是惠及百姓的一項民生工程。自我市開展創文工作以來,老舊小區的升級改造力度不斷加大。由過去居民心里的“臟亂差”變成了如今的“潔凈美”,“蛻變”后的小區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居住環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便利。
走進源城區東埔街道電力小區,干凈整潔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車輛擺放整齊有序,路面整潔平坦,環境綠化美觀,居民樓背后由菜地改造而成小花園成為了休閑納涼的好去處。不少住戶由衷表示,是“創文”讓這個老舊小區煥發出新的活力。
源城區東埔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江炳南:
這個小區改造前一些基礎設施是比較破舊的,包括這個路面,還有排水排污,還有消防設施,路燈,各方面都是比較老舊的,基本上也是沒有什么綠化。
近兩年,源城區政府對該小區綠化亮化、道路排水、建筑外觀、服務設施、消防及安防等進行升級改造。如今,該小區坑洼路面重新鋪上了水泥,露天的停車位搭上了鋼架薄膜棚,昏暗的路燈換成了全新的LED燈,小區大門不僅拓寬了,還裝上了門禁智能系統,呈現新氣象。
源城區東埔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江炳南:
那么這次市委市政府還有我們區委區政府,提出一個老舊小區改造,提質擴容,那么就將這個電力小區納入了這次提質擴容,這個小區我們大概投入資金大概100萬左右。
電力小區的“老鄰居”——校前街,也是此次老舊小區改造成功的典范。據了解,校前街屬于開放式安置小區,共有240戶,小區建成至今已有20多年,別看如今面貌煥然一新,改造之前,老舊小區所具備的典型特征它都占有。
校前街住戶 巫先生:
以前沒有改造之前坑坑洼洼的,燈光很暗,老人小孩走路挺危險的,亂停亂放比較多,路面下雨天積水比較嚴重,一部車過去老人小孩閃都閃不了,現在改造好了以后,路面全部都搞好了,燈光全部換了,很多市民都比較滿意了。
校前街住戶 吳女士:
(現在)大家都是住的開心,居民也比較喜歡待在外面了。
位于老城青云路東巷的銀行宿舍小區眼下仍在動工改造中。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人們將地下掩埋數十年已經堵塞嚴重甚至斷裂的排污管挖了出來,用鐵鏟將污泥清理干凈,重新鋪設上磚塊、管道。在這兒住了三十年的張阿姨告訴記者,這里是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陸續建起來的開放式小區,以前在這兒居住的大多都是四大銀行的員工及其家屬,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70%的原業主已經搬離,居住環境也不容樂觀。不過,自從今年10月施工隊進場動工改造以來,之前投訴的不少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大家最滿意的還是整改后的排水工程,如今再也不擔心小區的下水道會冒出污水,散發臭味,業主們對今后改造完成的新面貌充滿著期待。
銀行宿舍小區住戶 張阿姨:
化糞池全部抽干凈了,換了那個水道,水管就全部換了新的,以前的鐵管就生銹了,現在就不會了,水壓也比較高了。好在街道、居委會領導長期在這里(接受)提意見,他們去做好多工作。
作為創文工作的主戰場,今年源城區繼續加大力度,對轄區內的10個老舊小區進行升級改造,目前已完成6個小區的改造,剩余的4個小區預計在2020年1月底完成。接下來,相關部門將繼續完善小區配套設施,為老舊小區規范管理提供保障,提升城市宜居環境和城市文明程度,讓老百姓生活得更加舒心。
全媒體記者:饒榮盛 廖 璐
編輯:田靜雯
責編:黃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