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河源山水美如畫,歷史人文也耐人尋味,山林湖泊間鄉情韻味濃厚,因此也滋長了各種地道風味。河源屬客家人聚居地域,這里的客家菜自成一派,美味叫人難忘。
無論是土生土長的河源本地人,還是初來乍到的外鄉客,相信當地的特色小吃對大伙來說都有著無法抵抗的吸引力。今天,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仙人粄
又叫涼粉,是客家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農歷入伏吃仙人粄是客家人的習俗,據說這天吃了“仙人粄”,整個盛夏都不會長痱子。仙人粄有降溫解暑之功,且無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粄”中調入蜂蜜或白糖,食之清甜爽口,沁人心脾。河源市紫金縣烏石鎮書田伯公凹涼粉,有100多年歷史。經過一百多年的傳承,敏記涼粉在伯公凹涼粉的基礎上,秉承多年傳承,經過精心加工,逐漸形成了“伯公凹敏記涼粉”風味小吃。
河源糯米飯
糯米飯是河源傳統的小吃之一。好吃的糯米飯,口感是介于干飯和泡飯之間的觸感,那個軟硬中和的口感,讓人倍感飽滿與幸福。它是香菇切成碎粒之后的勾人的菌菇香氣,是腌制的蝦米切成碎粒后的蝦米香,是用灶火的水蒸氣催熟的米飯的回甘。細細品味,或許會勾起你的獨家記憶。
紫金九田馬牙
客家傳統美食馬牙,主要以精選五花肉、面粉為主材,加以小茴香、黑芝麻、鹽、料酒為輔料。經過油炸后的馬牙,外表香脆、內里松滑,是河源紫金當地一道深受歡迎的風味美食。
河源蘿卜粄
俗話說:“冬至大過年,人間小團圓。”每當冬至,客家人都喜歡小聚一起吃著傳統的美食,談談一年的收獲,而蘿卜粄,就是客家人冬至必不可少的美食。
九重皮
九重皮是河源市連平縣的特色傳統小吃,味道鮮而香,吃起來很爽口。市區老城公園西路的梅姨大排檔就有,它的做法是把秈米放在水里浸泡,米浸泡后磨成漿,往米漿里加入適量的鹽、油、香料、木耳,然后把鍋里的水燒開,擺上蒸籠,鋪上墊布,就可以把米漿均勻地倒在墊布上蒸熟。蒸熟一層再加一層漿,再蒸,如此反復多次,直到九層,一共九層。而最后一層上面還要撒上香菇末、蝦米、蔥花等配料。蒸好后,切成菱形小塊,一盆熱騰香噴的九重皮就可以吃啦!
蘿卜酸
說起蘿卜酸,河源人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和流不盡的口水。河源蘿卜酸腌制的食物包括蘿卜、酸菜、木瓜、菠菜、李子等等。挑選新鮮的食材,用清水反復清洗,晾干,再用辣椒水浸泡數小時方完成。
黃村枸杞豬雜湯米粉
枸杞豬雜湯米粉是河源市東源縣黃村鎮的特色美食,是不少市民游客早餐、宵夜的選擇之一。豬雜洗凈切好,水燒開,下鍋煮熟。煮熟后加入枸杞葉,配以調料,米粉,一碗滾燙的湯米粉就到碗里啦。
河源豬腳粉
豬腳粉,在河源的大街小巷,你都可以找到賣豬腳粉的小店,店名幾乎都叫“河源豬腳粉”。河源豬腳粉的豬腳用萬綠湖含堿及礦物元素的水洗滌,去其油脂、臊味,又用萬綠湖的水熬燉,既不破壞豬腳的營養,又不破壞其纖維,更是無需添加其他佐料,吃起來自然不覺油膩,讓人懷念不已,豬腳不膩爽口、湯濃味鮮,且米粉細而不斷,久煮不爛,不粘牙,不夾生,帶韌勁,還保持原有的米香味。
最經典的河源特色小吃,
大多隱藏橫街窄巷的老鋪里
做法講究,搭配繁多,
客家小吃交融薈萃,
看到那么多小吃,
屏幕前的你有沒有流口水呢?
周末到了,趕緊去吃起來吧~
編輯:張 穎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