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金縣,有這樣一位遠近聞名的孝女,多年來,她無怨無悔獨自照顧家中6位病幼親人,以實際行動踐行中華傳統美德,用無私大愛傳遞著孝老愛親的正能量。她就是今年獲評孝老愛親“中國好人”的嚴艷芳。
鏡頭前的這位女子就是嚴艷芳,像這樣獨自照顧病幼親人的生活起居對她來說已是家常便飯。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出生于龍窩鎮一個貧困家庭的嚴艷芳,自小就從父親悉心照料奶奶和體弱多病的母親中,懵懂地理解了孝與愛的含義。隨著父親外出務工,當時年僅十歲的她,就擔負起照顧奶奶、母親、罹患先天性小兒麻痹癥的哥哥和年幼弟妹的責任。
鄰居 黃阿姨:
平時多虧了她,老的老小的小,還有兩個做不了事的,她哥還要她喂飯,吃完飯用紙巾擦嘴都做不了。她在家,她家才像一個家。
工作后的嚴艷芳,更是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和主要經濟來源。隨著侄子侄女的出生,嚴艷芳又多了一重“媽媽”的角色,從給2個孩子喂牛奶、換洗尿布,到后來供書教學,嚴艷芳都無微不至地照顧。由于肩負著照顧病幼至親的重擔,她連自己的終身大事都無暇顧及。
孝老愛親“中國好人” 嚴艷芳:
我哥跟我嫂子是殘疾,生活無法自理,我侄子侄女年齡還尚小,如果我不照顧他們,誰來照顧他們??v使在最艱難的時候,我都不能放棄,我現在唯一的希望,是我的侄子侄女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長大以后報答社會感恩社會。
雖然生活艱難,但絲毫沒有影響嚴艷芳助人為樂的準則,對于需要幫助的人,她都會真誠地伸出雙手。
紫金縣啟智學校副校長 黃月霞:
她是一個對工作兢兢業業的人,可以說她做到了愛校如家、愛生如子,每天是比較早到學校上班的人,也是最后一個離校的人。在對待我們同事方面,我們都是像姐妹一樣,我們開心的不開心的東西,都想跟她分享,因為她的正能量實在太多了,她能及時給予我們幫助。
由于事跡感人,嚴艷芳先后被評為了“河源市道德模范”、“廣東好人”、“廣東十大孝女”等,今年還榮獲了孝老愛親“中國好人”稱號。
孝老愛親“中國好人”嚴艷芳:
“百善孝為先”,這個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感恩父母的生養,我不想“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畫面,所以我認為孝無非就是陪伴與關懷。
全媒體記者:楊一慧
編輯:楊 瑩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