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新中國崢嶸歲月》專欄。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下發一號文件,肯定我國農村正在出現的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等各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此后,包產到戶、包干到戶(后稱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得到了普遍推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神的鼓舞下,我國農村許多地方逐漸突破“不許包產到戶”的限制,普遍實行了多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其中在安徽鳳陽縣出現了比包產到戶更徹底、更簡便的包干到戶的形式,即舍去包產到戶中將勞動成果轉換成“工分”進行分配的環節,農戶將收成按規定直接完成上交任務后,剩余部分全部歸己所有。
從1982年到1986年,中央連續五年都以“一號文件”的形式,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給予明確肯定,并在政策上積極引導,有力地促進了農村改革的突破和農業生產的發展。
編輯:楊 瑩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