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餐桌,大文明,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設河源外國語學校,“厲行勤儉節約、‘光盤行動’”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廣大師生身體力行、長期養成的一種良好行為習慣,傳播著文明新風。
中午十二點左右,正值學生用餐高峰期。在廣外附設河源外國語學校的食堂,記者隨處都可以見到“光盤行動”的宣傳標語和海報。排隊打飯和就餐的學生都秩序井然。六年級學生小程按照自己的飯量添加了米飯,很快就將飯菜吃得干干凈凈。
學生 小程:
如果你覺得今天食量不是很大,你就讓打飯的叔叔阿姨給你打少一點,能吃多少打多少,然后自己也可以吃完,可以杜絕浪費。
和小程一樣,廣外附設河源外國語學校有1300多名師生,每個人都自覺厲行勤儉節約,堅持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大家維護著良好的就餐秩序,自覺排隊;就餐時保持安靜,不影響他人。校方要求,每個師生不僅要爭當文明餐桌的行動表率,更要做“光盤行動”的宣傳者,發動家人和親朋好友都參與到文明餐桌行動中來,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學生 小藍:
學校一直都在提倡光盤行動,因為一粒米、千滴汗,不僅要吃完,也要吃干凈,我們大家都是互相學習的,比如說同學沒有吃完飯,我們都會鼓勵他,沒事,吃不下就慢慢吃,可以吃完的。
據介紹,為了積極倡導勤儉節約理念,有效引導學生養成節約用餐的良好習慣。在9月份開學之初,該校就依托“博雅教育月”系列活動,通過班會課、主題教育等方式,旨在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和提高自我素養。同時,還通過提倡“溫暖教育”理念,讓學生學會體諒他人,幫助別人。特別是在餐桌禮儀方面,讓學生在情境實踐活動中親身體驗,培養學生文明就餐的意識和習慣,共同為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而努力。
廣外附設河源外國語學校校長 毛南輝:
培養學生的這個餐桌文明習慣,就是我們養成教育的一個部分,通過這樣的養成教育,把學生培養成身心健康的人,培養成品格溫潤的人。
全媒體記者:楊 海 朱曉理
編輯:田靜雯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