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獲悉,由河源籍藝術家曾圣創作的雕塑作品《鴻蒙》將從20日起在河北美術學院雕塑院展出。這是曾圣在大寫意中國畫、陶瓷繪畫方面取得成功后,在藝術領域的又一突破。

曾圣是龍川黃布鎮人,生于1970年,是河北美術學院教授、陶瓷研究所所長,國家藝術基金當代陶瓷繪畫藝術人才培養項目專家組專家、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傳承人培訓計劃專家組專家。
今天,記者就《鴻蒙》雕塑的創作緣由、手法、內涵等采訪了創作者曾圣。
創作緣由 向重生和創新致敬
鴻蒙,指中國神話傳說的遠古時代,傳說在盤古昆侖山開天辟地之前,世界是一團混沌的元氣,這種自然的元氣叫做鴻蒙,因此把那個時代稱作鴻蒙時代,后來該詞也常被用來泛指遠古時代。在《莊子·外篇·在宥》一文中,就有云將與鴻蒙對話的生動描述,體現了洪荒年代鴻蒙的智慧與神奇。
2019年8月9日,華為正式發布操作系統鴻蒙OS,引起廣泛關注和熱議?!爱斘衣牭饺A為自主研發的‘鴻蒙OS’系統問世之后,深深地為這個代表了洪荒年代古老文化符號的重生而激動。”談及創作《鴻蒙》雕塑這一作品的緣由,曾圣向記者介紹道,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立志用自己的文藝作品鼓舞人民,感染人民,與時代同頻共振,努力做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踐行者。因此,他以純粹中國式的大寫意雕塑手法創作了《鴻蒙》雕塑作品,同時也以作品表達對自主創新者的敬意。
表現手法 “大寫意”詮釋精神內涵
曾圣介紹,在作品《鴻蒙》的創作中,其用中華民族最凝練、最有力量、也最抒情純粹的大寫意雕塑手法,通過一片泥巴的折疊飛轉、摔打拿捏瞬間,在似與不似之間完成了寫意精神,蘊含著作品中每一面的形象寓意。

從雕像正面看,似恐龍與古猿人結合的化身,一下把觀者帶到了洪荒年代。正面的下半部分空腹處理,在混沌中透發著光明,身影虛幻飄渺,細微如流光,沉寂如深潭,廣闊如宇宙育養生靈,鏗鏘如雷電奔騰,讓觀者思緒隨作品進入一個大自由的世界。左面看,如偉大母親緊抱著后代靜靜哺乳,體現了大地母親柔美深情的一面。右面看,是一頭仰天若吼未吼的雄獅神獸,肢體塊面緊密咬合而橫切面自然裂斷,在橫豎的大塊面力量對比下,渾然天成給人以遠古時代的洪荒之力。


“整個雕塑所有的成像面以及內涵元素都在似與不似之間緊密相連,最終瞬間凝結在一個圖形中,”曾圣介紹,這恰如當今萬物互聯,把所有的塊面與力量統一起來,蘊含并詮釋出中華民族精神內涵。
當代性探討 提出了中國式雕塑方案
《鴻蒙》雕塑的當代性值得重視。業內人士認為,《鴻蒙》雕塑作品關注當下發展熱點,雕塑手法完全不是西方塑塊切塊寫實制作的技巧手段,而是采用了大寫意手法,一氣呵成,創作過程中以線條帶動塊面跌宕起伏、轉換交錯,充斥著寓古開今、內方外圓、剛柔并濟的美學感,同時給雕塑界提出了中國式雕塑方案——線中有面、面中是線,相輔相成的意像表現形式,表現了既高古又清新、明快、簡潔的當代美學思想。
近年來,曾圣還潛心中國當代陶瓷繪畫的探索研究,其作品獲得了不俗的藝術成就和極高的關注度,曾先后在國際、中國美術館、上海國際藝術品自由貿易區、河北美術學院等地舉辦作品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