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
河源的美文、美圖
頻頻登上學習強國APP
向全省乃至全國用戶推薦
這方熱土上的鄉村大美景色
造化鐘神秀,人在其中走,如入畫中游
一起來看
1、生態美景
東源蘇家圍
眉山舊衣冠,南國畫中村
蘇家圍全景。
位于河源市東源縣義合鎮的蘇家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后裔居住地。600多年前,時任東莞京山(今東莞茶山鎮)巡檢的蘇東坡第十一代孫蘇秀弘,攜家眷落居河源,并取名為“蘇圍”,這就是今日的蘇家圍。蘇家圍并非常見的客家圓形圍龍屋,而是具有明清特色的方形“府第式”圍屋。
東源葉屋坪
塵封半個多世紀的曠世勝景
位于河源市東源縣新回龍鎮的葉屋坪村,毗鄰萬綠湖370平方公里碧水、1100平方公里連綿青山與360多個綠色島嶼,是萬綠湖環湖公路上第一個原生態自然漁村。這里擁有塵封半個多世紀的曠世勝景與完好原生態自然景觀,堪稱不可多得的世外桃源;因谷中處處是綠、四季皆綠而得名萬綠谷,被譽為地球北回歸線“沙漠腰帶的東三奇”之一。
河源仙坑
古村換新顏
航拍仙坑村全貌。馮曉銘 攝
仙坑八角樓。
位于河源市東源縣康禾鎮北部的仙坑,是有著400年歷史的古村。根據廣東省“萬企幫萬村”計劃,萬科集團對仙坑村進行“微改造”,在充分保留原有歷史建筑特色的前提下,賦予其新的時代活力。村內至今仍完整保存著的二十來座客家方形圍屋,在萬科美麗鄉村建設中得到保存,成為游客爭相打卡拍照的新景。
2、歷史文化
龍川佗城
百粵首邑兩千年
佗城學宮。
“廣東之文始尉佗”,而趙佗在嶺南政壇的起點位于龍川。公元前214年,大秦帝國首任龍川令趙佗,在東江畔一片“阻山帶河,四面平曠”之地修筑城池,開啟“和輯百越”的實驗。今天的佗城,仍保留著大量關于趙佗的遺址與傳說。
紫金蘇區
全國唯一以“蘇區”命名的鄉鎮
紫金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紫金縣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
“南粵紅紫金,紫金蘇區紅”。紫金縣蘇區鎮是全國唯一以“蘇區”命名的鄉鎮,是全國最早建立農會組織、農民武裝和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地方之一,是早期中共紫金縣委、紫金縣蘇維埃政府的所在地,是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和海陸惠紫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3、鄉村振興
河源燈塔
“生態河源”主戰場、鄉村振興主引擎
位于河源市的燈塔盆地田園綜合體,是財政部2017年8月批復同意實施的全國18個田園綜合體試點示范單位之一。燈塔盆地圍繞建設成為“河源城市未來發展副中心、生態河源主戰場、鄉村振興主引擎”的戰略定位,初步明確了構建“1+3+N”的總體格局,計劃以順天鎮為中心,聯動燈塔一體化發展,打造燈塔盆地核心區,培育忠信、船塘、公白三個副中心,建設順天—燈塔—忠信城鎮集合帶,引領帶動全域連片發展。
河源上村村
以“紅色村”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革命先烈羅煥榮畫像。
位于河源市源城區埔前鎮的上村村,是廣東省第一批“紅色村”黨建示范村,該村以革命先烈羅煥榮同志的紅色事跡為核心,大力創建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確立了以“紅色村”扛旗引路、立標樹桿的發展方向。
4、脫貧攻堅
龍川紫市
七目嶂下羊兒跑
龍川縣紫市鎮民樂西村位于河源最高峰七目嶂下,生態資源優良,土地資源豐富,但大部分都被閑置。2018年3月,該村掛鉤幫扶單位深圳燃氣集團投資50萬元資金入股黑山羊養殖項目,收益以分紅的形式分配給貧困戶,不僅為貧困戶提供了就業機會,還盤活了閑置土地資源。
和平合水
黨群合心,共建美麗家園
在河源市和平縣合水鎮,有一群可愛的村民,他們無償捐獻或低價出租土地,支持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工作,齊心協力共建美麗家園;還有一群熱心的黨員干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頭拆除自家老房子,以實際行動支持鄉村振興、助力精準扶貧。
5、客家美味
生焗萬綠湖大魚頭
生焗魚頭是廣東傳統名菜,食材選用萬綠湖野生大頭魚,加入本地土姜、土獨蒜、紅蔥頭、青紅辣椒、食用純正花生油、碘鹽、胡椒粉、生粉和醬油一起烹制。魚頭富含膠質,魚肉鮮嫩,湯汁濃稠不重口。
河源上莞
仙湖山上茶香飄
位于河源市東源縣東北部的上莞鎮,有500多年的茶葉種植歷史,所產仙湖茶色正味厚,清香甘醇。從1999年開始,上莞鎮建立仙湖茶葉生產基地,基地目前集聚54家茶企,茶葉種植面積達2.25萬畝,每年出產茶葉403噸,產值1.35億元。
登上學習強國的
河源美景、美食、知識點
又豈止這些呢?
想要更加了解河源
那就快來下載學習強國
一起學習,一起實踐!
編輯:田靜雯
責編:黃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