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市委組織部獲悉,截至2019年8月末,我市各縣區共1436個村(社區)全部上線“黨建為村·粵治粵好”平臺,占全省3924個上線村的36.60%,位居全省第一,占全國上線村14094個的10.19%,在全省率先并提前實現全覆蓋目標。此外,在1436個已上線的村(社區)中,躋身四星村莊的9個、三星村莊的105個,均居全省前列, 為我市鄉村振興工作插上信息化“翅膀”。
根據《廣東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結合我市實際,2019年6月,市委組織部與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聯合印發《河源市全面推廣“黨建為村·粵治粵好”項目實施方案》,全面推廣該平臺項目。項目推廣以龍川縣作為試點。試點結束后,其他縣區相繼成立領導小組,制定推廣方案或計劃,配備管理員,舉辦培訓班,建立“為村課堂”微信群,并邀請專家老師進群實時解答疑問。目前,各縣區邀請專家老師進行現場集中培訓會12場,培訓鄉鎮(街道)組織委員、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和平臺管理員2800多人,實現培訓全覆蓋。
據了解,“黨建為村·粵治粵好”平臺集黨務公開、村委公開、黨員教育、書記信箱、鄉村動態、精準扶貧、村集體活動等諸多功能模塊于一體,給鄉村黨員、群眾帶來全新的嘗試。該微信平臺剛上線運營即展現成效,為鄉村帶來驚喜變化。如“6·10”“6·12”抗洪搶險、救災復產中,平臺充分發揮了信息傳播、災情通報、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黨員事跡宣傳作用;有的村有效破解了流動黨員管理難、學習難、參加組織生活難的問題;有的村通過平臺增加了眾多就業機會;有的村打通了在平臺銷售農副產品和土特產的渠道。
根據相關目標計劃,我市2019年要實現“全域為村,全域活躍”,即2019年9月底前,實現全部村上線全覆蓋;2019年12月底前,實現全部村運營使用達到一定活躍度。2020年底前,建設成為我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互聯網平臺,成為推動“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提效破局的有力保障。
編輯:楊瑩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