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何新屋承載著客家古邑文化。
從105國道駛出,一塊寫有“蘇區革命陣地,打造紅色之鄉”的標牌立于路邊,十分顯眼。沿著連平縣道一路駛進,一排排頗有特色的客家“圍龍屋”錯落于蔥蘢山間,鑲嵌在老城中的梨花影里,與碧波綠水相映成趣。這里曾經發生的轟轟烈烈都沉淀在當地百姓安逸的生活里面,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九連“小延安”:當年和東地區的指揮大本營和戰略后方。
像連平縣這樣的革命老區在河源還有很多??谷諔馉帟r期,河源曾是中國共產黨東江特別委員會的所在地。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徐向前、彭湃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從事過革命活動。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戰士們前仆后繼,才有了一幅幅壯美絢麗的歷史畫卷。
如今,在這片紅色熱土上,客家古邑、革命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拔地而起,電商創業、產業扶貧、鄉村振興接踵而至......老區總算是“上新”了,老百姓的“錢袋子”也慢慢鼓了起來。河源,作為廣東的革命老區之一,正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日前,“老區蘇區行”大型主題采訪團走進河源,追尋紅色歷史的足跡,感受革命老區的新變化、快發展。
旅游“上新”,紅色蘇區和客家古邑成“兩大主打”
曾有近500名革命烈士在“血田”紀念廣場壯烈犧牲。
在紫金縣蘇區鎮炮子村公路邊,有一個以“血田”命名的紀念廣場。1928年3月,國民黨軍大舉“進剿”紫金縣委以及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炮子(也就是今天的“蘇區鎮”),實行慘絕人寰的屠殺。占地僅50平方米的“血田”,就有近500名烈士在此犧牲,“血田慘案”由此而來。
紫金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又稱“紅屋”。
距離“血田”不遠,是修繕后的紫金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拔覀冞@隔三差五地都會有人來旅游、參觀和學習。目前,道路交通還是我們面臨的首要問題,等路修好了,外地來參觀學習的游客才能更便利?!弊辖鹂h委相關工作人員黃從高說。
數據顯示,擁有豐富紅色資源的紫金縣,共謀劃列入革命老區振興發展項目庫的項目277個,估算投資總額776.73億元。其中,投資額1億元以上的儲備項目109個,投資總額705.41億元。這些項目落地實施,將助力紫金打造成為集旅游和紅色教育于一體的紅色旅游特色小鎮,促進革命老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林寨古村:不似春光更似春光,戰地黃花分外香。
除了紅色旅游,古邑旅游也是河源老區“上新”的另一款“主打”。距離紫金兩小時車程的和平縣便以“林寨古村”聞名世界。在這里不僅有一湖秀水和滿池荷花,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巷、古井、古墻、古道、古寺、古亭、古橋、古樹等都是林寨古村的“標配”。
古邑旅游,帶動民宿經濟在和平縣悄然興起。
據悉,早在2016年,林寨古村便因其獨特的風格和秀美景色,沖岀國門,走向世界,入選美國郵票;同年,日本著名漫畫家宮崎駿為林寨編繪畫冊;今年9月,林寨古村的風采照片將在世界各地進行巡展。每到小長假,和平縣的林寨古村、熱龍溫泉度假村、九連“小延安”等文化旅游景點成了游客體驗打卡的熱門地。
林寨古村中的千年古道,如今成了旅游打卡勝地。
值得一提的是,總投資102億元,總長67.1公里的贛深高鐵(和平段)項目已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建成通車。同時,國道、省道、縣鄉道亦同步升級改造。相信未來將為林寨古村等旅游景點帶來更大的人流量,也為和平縣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更多的資金和資源。
產業“上新”,山里來了“綠富美”
地處東江上游的龍川縣黃石鎮,是河源市油茶專業鎮,素有“油茶之鄉”之美譽。位于黃石鎮的長洲村是當地油茶種植產業不斷“上新”的一個縮影。
因地制宜發展油茶產業,長洲打造油茶特色村。
長洲村是廣東省定重點扶持的貧困村。由于長洲村是河源相對邊遠的山區,沒有產業經濟,全村常住留守人口僅200多人,年輕人有致富能力的大都外出務工、經商,可耕地面積少,以山林為主。當地政府便因地制宜,致力于打造油茶產業,把駐地該村的廣東星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匯公司”)作為扶貧產業來打造。
油茶產品“上新”!對準高消費人群,銷往香港、深圳、廣州等地。
駱碧群是星匯公司的“一姐”,同時也是長洲村創業致富的帶頭人。“我們以前都是逃離農村的,現在流行返鄉創業。2008年我回來創辦了這個油茶企業,現在想想,覺得當初的自己真的太大膽了”,駱碧群說,“從前長洲村的茶山都是粗放經營,管理十分分散,甚至整片茶山都被荒廢了?!?/p>
駱碧群,長洲村創業致富的帶頭人。
據駱碧群介紹,如今,在政府的幫扶和政策的傾斜下,星匯公司帶動貧困戶擴大油茶種植面積,對老樹茶林進行技術改造增產增收,并聘請技術人員給貧困戶進行技能培訓。2017年該公司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2042元,2018年達到2310元,2019年預計增收可達4000元。
“以前沒錢賺,現在年增收最多能有1萬了!”長洲村村民駱文亮喜笑顏開。
產業“上新”是老區蘇區扎實發展的基礎。在河源,靠“茶”脫貧致富的不只有龍川黃石,還有紫金龍窩。目前,龍窩鎮茶葉產業產值占全鎮經濟總量的20%以上,從事茶葉生產的農戶人均每年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農民增收效果顯著?,F今,茶葉、特色水果產業已發展成為龍窩鎮的特色產業,初步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配套的產業鏈。
占地2000多畝的“龍王綠”茶場。
“我們茶場的茶葉年產量大概是5萬斤,年銷售額達2000萬。大家看到這個能賺錢,生產積極性就高。茶產業的發展,不僅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也解決了村里的剩余勞動力,讓大家的生活都有了保障?!弊辖鹂h龍窩鎮承龍嶂龍王綠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東靈介紹說。
“茶產業的發展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黃東靈說。
2011年以來,包括龍川縣在內,河源市連平縣、和平縣等原中央蘇區和紫金縣革命老區得到了中央和廣東省政策資金的大力扶持,先后共爭取中央資金23.2億元,省資金27.8億元,有力促進了這4個縣的經濟、產業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萬綠叢中一點紅,戰地黃花分外香。秋天的山野,孕育著鄉村振興的“果實”。相信隨著原中央蘇區和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不斷推進和實施,老區“上新”的速度和質量都將上一臺階,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楊瑩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