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小組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進下黨調研指導扶貧工作。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乘車近3個小時、步行2個多小時,冒著酷暑到下黨鄉訪貧問苦,幫助解決發展難題。下黨鄉位于閩東寧德的大山深處,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全鄉沒有一條公路,交通十分不便。在
《弱鳥如何先飛——閩東九縣調查隨感》
中,他特別提到了閩東和壽寧縣的脫貧工作:
閩東的貧困面比較大,經過三年的脫貧,有了可喜的變化。但應該清醒地看到,現在的脫貧還是處于低水平,還不穩定,脫貧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
壽寧縣一些農民住宅人畜混居,衛生狀況很差,縣里要幫助農民規劃農村住宅建設,將人畜分開,改變“貧困——不衛生——疾病——貧困”的惡性循環狀況。
30年過去了,受鄉親們委托,下黨鄉6位黨員干部群眾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下黨脫貧的喜訊,表達了對黨中央和總書記的感恩之情。
得知下黨實現了脫貧,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習近平非常高興,并為鄉親們寫了回信。
1989年7月,習近平在壽寧縣山村
習近平給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鄉親們的回信
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
你們好!
來信收悉。得知下黨實現了脫貧,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我非常高興。向大家致以衷心的祝賀!
“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當年“三進下黨”的場景,我至今還歷歷在目。經過30年的不懈奮斗,下黨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鄉親們有了越來越多的幸福感、獲得感,
這生動印證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道理。
希望鄉親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干、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習近平
2019年8月4日
編輯:田靜雯
責編:黃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