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釀豆腐,是客家人的傳統菜式。釀,是客家話的動詞,表示植入餡料的意思,是客家菜中的一種技藝,其中衍生出來的釀苦瓜、釀茄子也廣受歡迎,那這釀香芋您聽說過嗎?今天的 《粵菜師傅(河源客家菜)工程》系列報道,大廚王師傅要向我們展示的就是他潛心研究、推陳出新的釀香芋。這香芋要怎么釀呢?一起隨記者去了解一下。
香芋口感細軟,綿甜香糯,是老少皆宜的一種食物,這是王師傅在眾多的食材中選中香芋的最主要原因。選上好的五花腩肉,將香芋切成條狀,蛋黃與生粉充分混合至濃稠。準備好所有的食材以后,王師傅便開始了第一道工序,釀。將每一片都切得厚薄均勻、蘸上蛋黃的五花腩,裹在香芋上,熟能生巧的王師傅,短短幾分鐘便能擺滿整整一碟。但他并沒有急著下鍋加工,而是先要放進冷柜里,讓釀香芋在低溫中快速成型。
15分鐘后,進入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煎炸。香芋與五花腩一同在滾燙的花生油中慢慢炸至兩面金黃,五花腩變得香而不油,香芋則吸飽了肉汁。出鍋后淋上一圈獨門秘制的泰汁,可謂是點睛之筆。酸、甜、咸、辣四種口味在舌尖上碰撞,足以驚艷你的味蕾。
經過了釀、速凍、煎炸三道工序以后,一道特色的釀香芋它就已經上桌了。我先來試吃一下。外皮酥脆,酸甜可口,吃起來還有一點花生酥的感覺,好吃!
一道老少咸宜的特色釀香芋,一個月就可以賣出將近2000份,無疑是這間酒樓的暢銷菜。研發出這道菜的大廚王文毅出生在源城區埔前鎮的一個小鄉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客家人,從十九歲學廚開始算起,一晃已經三十年,而讓他癡迷至今的依然還是家鄉的味道——客家菜?;貞浧甬敵醯膶W廚歷程,王文毅記憶猶新。
客家菜師傅 王文毅:
一進廚房,年輕、手腳快的人做基本功(殺魚、殺鴨等)都很快的。師傅看著,這個年輕人還可以,就留下來做。我最終的目的是想開大排檔的,所以就自己認真學習,慢慢炒菜、慢慢探討。
學藝十年,王文毅終于得償所愿,有了自己的一家餐館。自己做大廚,妻子做服務員,從白天忙到黑夜,常常身心俱疲。但是為了研發出一道主打菜,他常常沉心鉆研,不斷嘗試,最終,夫妻倆決定在“釀”字上下功夫。
客家菜師傅 王文毅:
試過釀南瓜、釀淮山之后,覺得還是釀香芋最好,大眾普遍接受,原材料也比較容易找到。
王文毅妻子 揭萍芳:
試了差不多一個月才試出這個味道來,最后一次做得味道最好的是什么時候呢?在我們的結婚周年。他說,老婆,我明天給一個驚喜給你,后來在晚上,下班回家的時候,他就回家在廚房里做了一道菜,給我試這個口味。
在妻子揭萍芳心中,將一同研發的釀香芋作為結婚15周年紀念日的禮物,是誠實穩重的丈夫王文毅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而王文毅認為,每一道菜的背后都飽含著廚師對食物的敬意,在他三十年的學廚生涯中,始終信奉著老師傅口口相傳的那句“失之毫厘,謬之千里”的最基本原則,菜品如人品。
客家菜師傅 王文毅:
要是你放多一點鹽,或者放多一點材料,或者放少一點,那個口感就不好的。最好的原材料,才能做好的菜。做菜好像做人一樣,你的人品好,做菜就好;人品不好,就沒心學,就應該做得沒那么好吃。
全媒體記者:饒榮盛 王 猛 鄧家榮(實習)
編輯:田靜雯 劉成玉(實習)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