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是西洋畫的主要畫種之一,早在清朝的時候,傳教士就把油畫技法帶入了皇宮,之后數百年間,這個流派也誕生出了徐悲鴻、林風眠等大師。在咱們河源啊,也有一位從紫金縣小山村里走出來的寫實派油畫家,他叫袁杰峰,是河源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也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下面一起隨記者去聽聽他的人生故事。
鼻梁上架著一副橢圓形黑框眼鏡,稍顯凌亂的中分發型彰顯著灑脫與隨性,閑聊起油畫淵源的袁杰峰與記者印象中那飄逸不羈的畫家做派格格不入。從年少懵懂到霜染雙鬢,他在寫實繪畫之路上潛心篤行,已經半生。出生于油畫世家的他,有家學淵源,爺爺和父親都是畫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袁杰峰:
從懵懂的孩提時期,剛好就是我在文革期間,當時都是搞大宣傳,大宣傳的時候,我父親作為縣里面派的一個畫家,專門宣傳打倒四人幫那些漫畫,當時我感覺好奇怪,就是說,幾筆就把那個四人幫就畫出來了,當時的啟蒙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
1991年,袁杰峰從美院畢業以后,并沒有順勢走上職業畫家這條路,而是被分配到老家的一個國營單位上班,工作了幾年以后,生性灑脫的他無法忍受條條框框的約束,于是選擇與弟弟一起下海經商。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袁杰峰:
我弟也是廣州美院畢業的,他畢業以后就是跟我組成一個兄弟廣告公司,我們完全靠自己的能力,把學到的知識就用到廣告上。廣告也達到了一定的知名度,后來廣告公司發展壯大以后,我離不開那個畫筆,就是說不做廣告了,還是畫我的畫。
商海沉浮多年的袁杰峰重新拿起了心愛的那支畫筆,2008年,他進入中國油畫院研修,解讀西方本體油畫。2010年,他多次隨中國油畫院專家組、中國藝術家訪問團到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訪問學習,對油畫脈絡進行深入地梳理和研究。沉淀多年,袁杰峰下筆如有神助,對作品質量的要求近乎苛刻,著力用色彩塑造形體。
“潛心砥礪筆不輟,躬耕畫壇五十春”,在他筆下,有磅礴壯闊、奔騰萬里的黃河, 也有巍峨聳立、直入云端的昆侖山。其中,他的大幅油畫作品《血田慘案》還原了1928年發生在紫金縣的一起反動派和地主武裝鎮壓革命,屠殺革命干部和人民群眾450人的真實歷史事件,并成功入選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等單位主辦的《百年風云——廣東近當代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項目,受到畫界和社會的關注。懷揣著對藝術的虔誠與執著,袁杰峰希望自己能夠活到老,畫到老,看著河源畫壇的一顆顆星星冉冉升起,看著河源油畫更上一層樓。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袁杰峰:
現在我們河源的美術已經蓬勃發展起來,很多年輕的下一代作品進入國展、省展,都有一大部分人從后面跟著上來。人家說,袁老師像你這樣,你要去北上廣。河源的水,河源的山,河源的空氣,河源的風情,我喜歡,其實藝術家就是喜歡這樣的土壤,我的工作室就在河源,在這里落戶,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全媒體記者:饒榮盛 廖 璐
編輯:何嘉雯
責編:許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