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北驹轮醒@個“屠夫”重創了河源大地。面對短時降雨強度創歷史記錄、重災區洪水暴漲超全省水文歷史記錄和地質災害危害影響全國罕見的嚴重災情,市委市政府堅決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科學決策、精細調度,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全力打好抗洪搶險救災硬仗,不惜一切代價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災害損失,確保了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災后復產重建工作正在扎實有序推進。
洪水已退,當下最重要的,是爭分奪秒繼續搶險排險、盡快盡早恢復災區生活生產秩序和科學規劃協同推進災后重建。與此同時,更要立足根本和長遠,切實加強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同自然災害抗爭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我們務必把這一課題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不斷從抵御各種自然災害的實踐中總結經驗,落實責任、完善體系,整合資源、統籌力量,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綜合能力。
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最為關鍵的,就是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減災相結合,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要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工作體系,特別強化指揮體系的“第一公里”和基層落實的“最后一公里”;要科學系統謀劃防災減災救災的根本之策,加強基礎設施防御能力,建設一批城鄉防災減災基礎工程,重點加快削坡建房治理試點、海綿城市等重點項目建設,切實提升城鄉抗災能力。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我們要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全面加強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為把河源建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的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筑牢安全基石,提供堅實保障。
作者:本臺評論員
編輯:田靜雯
責編:黃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