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黃豆,經過人們巧思,可變化成不同的食物形態,其中最為熟悉的當屬豆腐。豆腐,中國南北方餐桌的???,因其高蛋白和順滑口感,深受人們喜愛。但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不是豆腐,而是腐竹---黃豆另外一種常見卻不常知的形態。不同于豆腐,它的豆香味更加濃郁,口感也更加特別,這得益于腐竹的特殊加工工藝。
凌晨十二點,人們準備進入夢鄉時,在河源市和平縣合水鎮中和村,腐竹作坊的工人們卻剛剛開始忙碌起來,黃信號就是參與制作的一員。
從小,黃信號就幫著爺爺制作腐竹,每天都要花上十幾個小時。
將去皮的黃豆用清水浸泡,氣溫決定泡豆時間,以手捏泡,豆鼓漲發軟,接著將浸泡好的黃豆倒入機器磨漿,破壞大豆的細胞組織,讓蛋白質隨水溶出。磨出的豆漿用分離機進行豆漿與豆渣的分離,過濾好的豆漿放入煮漿機里煮沸到100攝氏度。看似枯燥的步驟,卻決定著腐竹最終的品質。
腐竹手藝人 黃信號:
打漿跟洗漿,還有煮漿,這個技術沒有學到,煮到的腐竹就不會好吃,好的腐竹吃起來很滑嫩,煮到的腐竹有韌勁,如果火候不夠,吃起來就不好吃。
和平腐竹,靠的是手藝人幾十年如一日的“制竹”經驗,村里出產的腐竹“薄、韌、細膩”。關鍵的秘訣除了手藝人還有至關重要的一步---熟漿過濾。豆漿燒開后,為了讓口感更加細膩,還會利用濾布再一次去除殘渣。熟漿過濾后流入腐竹鍋內,加熱到60~70℃左右。一揭,一拎,一掛,光是 “揭”這一步就非??简炇炙嚾说难哿褪至?,早一點晚一點都會影響口感,恰到好處,最為考驗腐竹手藝人的技藝和耐心。
新制成的腐竹烘干后,第二天,就能出現在和平人的餐桌上。
王國響是阿響餐廳的廚師長,一直致力于發掘本土特色食材,芹蒜苗木耳炒腐竹是他的拿手好菜。兩寸等長的腐竹,入溫水浸泡柔軟后,熱鍋涼油,將芹菜和提前泡發好的木耳一起下入鍋中翻炒。香芹、木耳和腐竹,一場完美的三角之戀,腐竹的嫩滑激發出木耳的爽口和芹菜的清香,令原本不起眼的菜色,因腐竹的介入而變得色香味俱佳。
腐竹雖然和其他的豆制食品形態、口感完全不同,但正是這份不同,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至慧”和“至善”,“清寡”和“變通”。
面對一道好菜,你只需捧碗米飯,大口吃上就好。
編輯:王 杰
責編:黃偉 發